“十二五”開局伊始,一大批“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大項目相繼在安徽淮南落地,為這個資源型城市力推“四煤”發展轉型譜寫了新篇章。
今年3月以來,淮南共開工項目125個,總投資248.05億元,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在項目的推動下,今年1月至5月,淮南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7億元,同比增長41.2%。
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的淮南市,躋身國家13個億噸煤基地和6個煤電基地行列,被譽為“中國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和動力之鄉”。2010年,淮南市原煤年產量首次突破8000萬噸,達到8110.4萬噸。
但是,資源型城市顯然也面臨著轉型問題。近年來,淮南市委、市政府順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趨勢,根據淮南現階段的發展特征、資源特質、矛盾特點 和要素條件,提出了構建“兩型城市”的戰略設想: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同時,開掘出“四煤”發展的轉型定位,即“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 越煤”。
在產業布局上,淮南市以沿淮工業帶、合淮工業走廊為主線,以省級開發區、煤化工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重點,以縣區工業集聚區為補充,謀篇 構建“T”型工業布局,舜耕山以南重點建設高新區和低碳區,舜耕山以北至淮河以南重點建設加工區和服務區,淮河以北重點建設重化工區。全市規劃了11個工業園區,共163平方公里,省級開發區也由原來的1個增加到6個。
謀篇布局,是為了做好“四煤”文章。依托煤,淮南提出“煤電化一體化”發展思路,實行“煤業—電業—制造業一體化”的產業合作模式;積極發展“煤電聯營”,當好“皖電東送”排頭兵;茨系V業率先通過實施產權銜接、產業融合,組建了煤電一體化公司。
在“延伸煤”方面,淮南與中石化合作,一期投資256億元的煤化一體化合作項目開工建設、中石化(安徽)煤化工基地批準籌建、中安聯合煤業化工有限公司掛牌成立、與國投新集和皖能集團合作引進總投資260億元的煤制氣項目。
一個繼煤炭、電力、化工之后的第四增長極,即以煤機裝備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近年來在淮南市昂然崛起。目前淮南市正與國內外一流企業合作,聯手打造世界一流的煤機成套生產線。
淮南還著力打造橫向產業鏈,拓展循環經濟空間。據測算,淮南每億噸煤產生矸石1500萬噸、瓦斯10億立方米、洗煤廢水3250萬噸;每千萬千 瓦火電機組發電,年產粉煤灰800萬噸。以瓦斯、煤矸石、粉煤灰、礦井水為資源的一大批“兩型企業”,現已在淮南嶄露頭角,逐步發展壯大。
在一批重大項目入淮的大名單上,淮南更是顯示了“不唯煤、超越煤”的新趨勢:與陜汽重卡合作,成功啟動總投資20億元、年產5萬輛新能源專用汽車生產線等項目;
北新建材年產5000萬平方米紙面石膏板生產線及2萬噸配套輕鋼龍骨項目奠基,預計每年可以消納淮南轄區內火電企業的脫硫石膏45萬噸,實現徹底減排、利廢環保,是當地最具規模的循環經濟項目。總投資60億元的淮南志高文化科技動漫產業園正在建設。
淮南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探索成效是明顯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時期,淮南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116.1億元增加到388億元,年均增長1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153家增加到532家;工業化率從44.8%提高到59%。
踏上了“十二五”的新征程,淮南將首要任務確定為抓工業、強工業。他們計劃打造千億元級煤炭產業群、五百億元級電力產業群;打造雙百億元級煤化 工產業群;建設太陽能光伏生產基地、特種工程運輸車輛制造基地、生物醫藥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打造雙百億元級汽車及零配件產業群、5個50億元級產業 群……到2015年,形成銷售收入超千億元企業1戶、超百億元企業10戶、超十億元企業30戶、超億元企業100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