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能源局欲收緊地方風電審批權 風電產業“降溫”
來源:中國企業報 時間:2011-8-2 14:10:03 用手機瀏覽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負責人證實:“國家能源局確實要收回原屬于省級發改委的5萬千瓦以下陸上風電場項目審批權。正式的文件很快就下來!

    “事實上,現在的風電項目已經開始需要到中央去審批了。”該負責人表示。

    迄今為止,國內上馬的陸上風電場項目,有93%是由地方審批的。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表示,該決定對風電行業的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風電場審批數量和審批速度將會下降,陸上風電建設進度將會放緩,風電裝機容量增長將會低于前幾年的速度;其次,風機設備制造商的出貨量將會因風電場建設力度的下降而降低,風機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在此前發布的2011年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在新能源鼓勵類的10個子項中,風電僅在“風電與光伏發電互補系統技術開發與應用”這一子項中被一帶而過。

    風電價格腰斬:投資慎對風電設備

    新疆一家風電設備安裝企業負責人張經理明顯感到最近風電市場不夠“熱”。風電安裝業務與以往相比,業務量下降了3成。

    “由于公司還有其他行業的業務,所以對公司整體影響不大。但中央收回風電項目審批權對于風電整個行業的影響會很大,公司風電業務的合作企業已經告訴我,今后業務仍會減少!睆埥浝砀嬖V《中國企業報》記者。

    中凱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永輝表示,單從設備制造商角度講,影響不是很大,目前訂單是比較充足的。塔筒訂單能占到全國10%的市場份額。但對于更大型的企業影響會逐步顯現。

    目前,在A股上市的以風電整機制造為主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華銳風電、金風科技、長征電氣等,以風電零部件制造為主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泰勝風能、天順風能、吉鑫科技、中材科技及剛剛將中航惠騰并入的中航重機。

    從近期相關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就可看到,近期風電產業增速放緩跡象已現。例如,中材科技1至6月實現利潤總額9630萬元,同比下降47.9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56萬元,同比下降12.82%。泰勝風能1至6月凈利潤大幅下降58.72%至61.10%。

    在風電項目的“跨越式”發展之下,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據了解,2008年,風電價格是每千瓦6500元;2009年,是每千瓦5400元;2010年,價格開始低于每千瓦3500元。較之3年前,價格幾乎被腰斬,風機企業游走于盈虧之間,命懸一線。

    沈宏文認為,陸上風電在經歷了近幾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已經逐漸步入行業發展的瓶頸期。今年以來,陸上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事故給風電發展敲響了警鐘,風電場建設有所放緩。風機設備制造商競爭更加激烈,并且面臨成本上升壓力。

    “主要在于地方審批的項目太多,帶動了風電行業產能過剩!敝袊L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此外,風電企業不管能不能上網,都發展風電,片面追求裝機業績。去年電監局的數據表明,10%的風電用不上。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風力機械分會)秘書長祁和生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目前,風能項目發展太快,消費量卻嚴重不足,大批項目上馬后,并不能達到原來的預期效果。”

    一向嗅覺靈敏的投資界也開始遠離風電項目。

    一位長期做PE的人士表示,如今國家對風電項目的審批越來越嚴,以往大的集團拿到所有審批文件之時,風電場建設都已經具備了并網的條件,而現在只有所有手續都拿齊了才能建設。一些與清潔技術緊密相連的私募股權基金,現在已經不準備投資風電項目。

    德匯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合伙人PETER CONRNE表示:“風能項目的投資很大,往往需要5至7年的投資,而考慮到激勵政策的不穩定,投入的錢很可能打水漂。”

    政策試圖破解地方審批亂象,提高風電并網率。

    祁和生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原來5萬千瓦以下陸上風電場項目審批權在省級發改委手中,直接導致了地方審批過松,大量5萬千瓦以下的項目上馬,形成了“4.95萬千瓦”現象。同時,地方進行審批,不能使中國整體的風能產業實現規模化。

    沈宏文表示,國家能源局這個決定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規范國內風電行業發展,提高風電并網率。由于地方政府利用手中審批權,大批上馬接近5萬千萬的陸上風電項目,或將大項目化整為零規避審批,造成風電發展速度遠遠超過電網規劃,由此導致電網棄風現象嚴重,影響了風電產業的長遠發展。通過收回審批權,中央能夠制定符合電網建設進度的風電規劃,提高風電并網率,促進風電行業有序發展。

    上述不愿具名大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不少企業為了繞開國家審批的繁瑣程序以盡快上馬,就將大項目分拆成諸多4.95、4.99萬千瓦的小項目報地方政府審核。

    據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此前的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共核準風電場項目187個,其中“4.95萬千瓦”的項目就有111個,占當年總核準量的59%。

    目前,在各地上報的總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左右的在建和規劃風電項目中,只有少數項目經過國家統一審批,這些項目的裝機容量只占總裝機容量的近10%。

    由于缺乏與電網協調發展的規劃,地方政府審批的很多風電場不時出現風機閑置現象。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計算,2015年我國電力系統對風電的最大接受能力約為1億千瓦,但實際很可能只達到9000多萬千瓦的水平。

    按照慣例,不經國家統一審批的項目一般不被納入風電并網規劃,電網不保證全額收購,這也是業界一直在提的“并網規劃與風電建設規劃不配套”的重要原因。

    此外,據媒體公開報道,國內最大的風電場運營商國電龍源集團一位人士透露:“地方政府審批風電項目的隨意性,產生了一批這樣企業。他們拿到項目后,往往轉手以高價轉讓,最后導致真正想投資開發項目的企業付出更高的價錢!

    沈宏文表示,目前我國風電布局規劃正在按照“大基地規;头植际桨l展相結合”的思路進行轉變,陸上低風速風電場和海上風電成為風電發展新一輪的熱點。

   “此外,未來在建設大型風電基地的同時,分布式接入的風電場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鄙蚝晡恼J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風電回暖信號日漸明朗 設備制造出貨量明顯提升
風機生產廠家紛紛搶占低風速風電場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各領域“十三五”規劃正在編制
專家:中國風電行業已經進入全面回暖狀態
一季度棄風量下降近半 回暖已成中長期趨勢
受益國內政策的扶持 風電產業鏈具備投資機會
并網能否為風電產業帶來重振雄風的轉機
全國風電“棄風”電量162億千瓦時 解決“棄風”須多管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