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零時起(出票日期),國內多家航空公司800公里以上航線燃油附加征收標準,由每旅客140元調整為150元;800公里(含)以下航線未作調整,仍為每旅客80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8月1日)從攜程旅行網了解到,截至記者發稿,除成都航空外,國航、東上航、南航、深航、山航、廈航、昆明航空、河北航空、吉祥航空、幸福航空、華夏航空共計11家航空公司均已正式發出通知,宣布按上述標準調整燃油附加費。據悉,這是今年以來航空公司第四次漲價,今年2月、4月和5月的3次調價后,800公里以上航線燃油附加費由70元提高到140元。
據此次最先調高燃油附加費的春秋航空透露,昨天剛剛得到通知,國內航油價格上漲了85元/噸。按照此前7640元/噸計算,目前的航油價格應為7725元/噸。中信建投航空分析師李磊告訴記者,在2008年燃油附加費最高時,航油出廠價最高為7450元/噸,但相比當年,目前的燃油附加費單位標準已下調。
值得關注的是,繼今年7月1日我國航空煤油進口關稅完全取消后,昨日是發改委《關于推進航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實行的第一天,按照通知,自今年8月1日起,航油出廠價格“一月一調”,且由之前發改委決定改為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攜程機票業務部總監邵季紅表示,由于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收取的主要依據是航油出廠價格,與此前相比,航油價格“一月一調”實際上會更靈敏地反映市場變化,如果航空煤油出廠價每個月調整一次且波動較大,燃油附加費調整頻率提高將成為必然;但同時市場化也將使燃油費的收取應更加合理,比如當國際油價下調時,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也可能隨之下調。
李磊也表示,國內主要參照新加坡航油價格,趨于頻繁的調整頻率將使油價更加接近市場,而從目前國際油價90-100美元之間的波動區間來看,此次供需雙方將航油價格協商上漲85元/噸,也在正常波動范圍之內。
但與此相對應的是,港龍航空、國泰航空、深圳航空以及韓亞航空已經宣布,將從8月1日起下調國際航線燃油附加費,最高幅度達21元,這主要是因為其國際航線主要掛鉤的國際航油價格從6月起企穩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