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透露,有關部門已經就風能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達成共識:即到2015年,累計并網風電裝機超過900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800億千瓦時;到2020年,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的目標分別是1.5億千瓦以上和3000億千瓦時。
而在此之前,市場對于風能產業2015年的裝機容量預期是1億千瓦,對2020年的預期更是高達2億-2.5億千瓦。有關部門確定的目標,顯著低于此前市場預期。
有關部門確定的目標還提出,我國將在2015—2020年期間建設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與沿海地區的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指出,按照2015年9000萬千瓦的總量推算,“十二五”期間,除了八大基地外,留給其他中小型風電和海上風電項目的總量總計只有千萬千瓦。而在此前,市場對海上風電的預期就超過千萬千瓦。
實際上,從2015—2020年的風能產業發展思路也不難看出,主管部門對中小型風電和海上風電項目的預期均比較保守即“因地制宜開發中小型風電項目,開展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建設。”
根據介紹,風電產業“被限速”主要是由自身的問題導致的。過去五年,風電產業規模翻番,從2005年底的120萬千瓦增長到2010年底的4230萬千瓦,風電新增及累計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一。高速增長帶來的問題近來逐步顯現。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研發投入不足導致技術落后、設備產能過剩以及并網難都是風電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是質量問題頻出的源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表示:“風電的發展必須關注可靠性,我們利用風電的時日尚短,問題還沒有充分暴露。未來一段時間,風機的可靠性問題可能會有所暴露!
因此,在風能產業產能規模被限制的同時,有關部門對產業發展質量給予了更高重視。權威人士透露,未來十年,政府將引導企業在風電運行控制、大規模并網技術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記者獲悉,為提高風電并網能力,相關部門制訂了風電并網技術國家標準《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目前其已通過最終審核并已報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同時,行業標準《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也已通過最終審核并報送國家能源局。其中明確,風機并網需要具備低電壓穿越技術。
低電壓穿越是指電網故障引起并網點電壓跌落時,風電機組不脫網連續運行,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可以從電網切出,從而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低電壓穿越技術主要是由變流器實現的。在有關部門確定的目標中,提高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的技術開發能力被明確提及。
國金證券研究員張帥認為,變流器的重要地位將不斷提高。按照2020年1.5億千瓦的裝機容量估算,預計變流器市場的容量在55億元/年,與2010年的水平相差不大。但是隨著本土企業的發展,國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望將從目前的不足5%提高到30%以上,增長空間約6倍。
蕭函認為,在上市公司中,國電南瑞的風電變流器較好地解決了低電壓穿越難題,今年有望取得訂單上的突破。海得控制的風電變流器也通過了低電壓穿越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