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生物質能 >> 正文
受困“準生證”難題 紅薯燃料乙醇項目夭折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1-7-29 11:06:25 用手機瀏覽

  5年前,四川提出要發展年產60萬噸紅薯乙醇,全省1300萬畝紅薯有望變身“新型油田”。5年過去了,紅薯乙醇依然難見蹤影。

  “項目全部處于停滯狀態!7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四川大學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尋找省內最早開發紅薯燃料乙醇的企業——四川光和能源技術公司,卻得知該公司在川渝地區的業務早已經停止。公司負責人,四川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教授劉錦超告訴記者,公司沒有進行工業化生產。

  紅薯乙醇 看上去很美

  今年55歲的劉錦超,早在2002年前后就開始從事利用紅薯制造燃料乙醇的研究。2007年,7位義烏老板與劉錦超所在的科技團隊共同組成光和能源技術公司,從事紅薯乙醇的研發工作。兩年后,這一技術完成大規模工業化試驗。按照最初規劃,他們將首先在資陽、宜賓等地建成年產規模1000~2000噸的燃料乙醇生產線,并逐步擴大規模。

  當年很多人都看好紅薯燃料乙醇項目。2005年,國家召開生物質能源工作會,明確鼓勵發展以紅薯燃料乙醇為代表的生物質能源,四川還被定為“十一五”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的重點區域之一。四川常年種植紅苕約1300萬畝,年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在此背景下,四川于2006年起,先后編制了《四川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四川省生物能源-燃料乙醇發展專項規劃》,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生物質能源基地之一,形成每年60萬噸紅薯乙醇生產能力,配套建設12個乙醇汽油調配中心,改造5800座加油站。其中在2010年前要在成都、川東北和川南等三個經濟區內開工建設并竣工完成6套5-8萬噸/年燃料乙醇生產裝置,形成共計40萬噸/年燃料乙醇生產能力。

  記者日前在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上述規劃中的6套生產裝置無一完成。也就是說,四川開行的汽車,還沒有用上紅薯燃料乙醇。

  “準生證”問題 受困姓“糧”

  如此好的計劃為什么沒有實施?

  記者采訪了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曾參與上述兩個規劃的制定,“根本原因是規劃沒有得到國家批準!彼嬖V記者。

  該負責人介紹,規劃沒被批準,是因為決策者對紅薯性質有分歧。有人認為紅薯屬于糧食,利用紅薯來制造燃料乙醇會導致與民爭糧,最終會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另一方意見則相反。但認定紅薯是糧食的居多。

  北方一些省份利用陳化糧生產燃料乙醇,后又以玉米為原料,也加重了對糧食安全的擔憂。

  今年4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長達100多頁的最新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生物質纖維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糧生物質燃料生產技術。

  記者從參與全省“十二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的人士處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我省也將把生物質燃料乙醇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擬在五年內,分別在德陽和南充建設年產10萬噸的燃料乙醇項目。

  盡管規劃是否會順利得到批準還是個未知數,但在上述能源局相關負責人看來,發展生物質能源是大勢所趨,新能源的發展前景是不容質疑的。

  從明年1月1日起,進出歐盟機場的航班都要受碳排放配額的限制,這對生物能源是個利好。

  原料問題 紅薯不再廉價

  發展紅薯燃料乙醇也面臨現實問題。劉錦超最大的擔心就是原料供應,紅薯種植面積、產量有無保證?據測算,每8公斤紅薯能生產1公斤燃料乙醇。照此計算,在享受國家補貼的條件下,當汽油價格為4980元每噸以下時,紅薯的價格必須低于440元每噸,項目收益率才能達到9.03%的可行標準。如果取消補貼或者每噸紅薯價格超過440元,項目就不可行。

  一句話,紅薯要變成燃料,價格必須低廉。而當前紅薯的市場價格早已突破440元/噸,部分時段甚至已經接近1000元每噸。老百姓餐桌上的紅薯,一點都不比別的糧食作物便宜。

  發展生物質燃料乙醇目前已有替代方案,比如,用葛根和芭蕉芋作原料。劉錦超透露,他們選用的替代原料——木薯,已在廣西和云南一帶有所進展。微藻也是不錯的原料,只是種植等環節還有一些難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凱迪電力收購生物質燃料用于生物質電廠
湖北秸稈熱解氣化替代燃煤 環保價值巨大
生物質成型燃料在京遇冷 激起業界爭鳴一片
凱迪電力“發力”生物質發電出資3億建子公司
浙江龍泉生物質發電項目首個機組預計8月15日投產發電
320噸自越南進口的生物質燃料通過查驗順利進境
生物質發電裝機年底可達1100萬千瓦
成都秸稈不燒再利用 可變燃料可造磚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