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新標準爭議不斷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2011-7-27 11:40:52 用手機瀏覽

    2個多月前(5月13日),影響中國七成電力供應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就已經由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

    可是至今兩個月過去,這份爭議不斷的標準依然未能正式面世,成了一個“晚產兒”。

    這項標準曾于2009年6月在環保部官網上公布標準征求意見一稿,并于今年1月發布征求意見二稿。

    “二稿”不僅第一次提出了大氣汞的污染控制標準,而且各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均比一稿嚴格,煙塵、SO2、NOx等污染物排放指標均為世界最嚴格,對老電廠的脫硝改造達標排放日程也相應提前。

    不過,“史上最嚴”標準一經發布就引發了業界的激烈討論。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3月份高調宣布新標準即將頒布之后,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隨即便在媒體上撰文強烈反對,稱此標準對于電力工業的影響相當于“9級地震加海嘯”。

    此前業界曾有傳言稱“二稿”很有可能在最終發布前進行大量的妥協和調整,而環境保護部總量司大氣處處長吳險峰接受采訪時則表示,環保部會對征求意見稿做一些“小的技術性的調整”,但總體上不會放寬標準要求。

    那么,為何2個多月過去,新的火電標準還未能出臺?新的火電標準究竟仍存在哪些爭議?這些爭議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樣的問題?

    爭議脫硝補貼

    據業界人士透露,火電排放新標準遲遲不出臺,是因為與此相對應的脫硝補貼標準還沒有最終在相關部門通過。

    所謂脫硝,是指去除火電發電過程產生的硝煙(氣),也即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之一,也是形成大氣中光化學煙霧的重要物質和消耗臭氧的重要因子。

    在今年一月公布的二稿中,提出了100mg/m3的“世界最嚴”氮氧化物排放標準,不僅比美國現行標準低35mg/m3,甚至只有歐洲現行標準的一半,被認為與“十二五”規劃第一次把脫硝列入國家減排目標相呼應。

    中國期望通過脫硝電價補貼政策激勵電廠實施脫硝。“十一五”期間,中國就曾以每度電0.015元的脫硫電價加價來激勵電廠實施脫硫,并初步建立了一套監管、懲罰機制,極大促進了“十一五”期間中國電力行業脫硫工作的開展。

    相關的脫硝電價補貼政策方案,由國家發改委委托中電聯等單位研究起草,經過多次討論,本報了解到,最終的補貼標準可能為每度電0.012元。

    環保部方面認為,脫硝補貼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廠脫硝的積極性,促進脫硝工作的開展,以完成“十二五”的氮氧化物減排10%的目標。

    但據王志軒對火電脫硝的測算,如果要實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的要求,現役7.07億千瓦火電機組中,約有94%、80%和90%的機組需分別進行除塵器、脫硫和脫硝改造,改造費用共2000億-2500億元。

    再加上“十二五”新增火電機組可能達2.5億千瓦,環保設施因標準提高增加年運行費用900億-1100億元,如果不含現有的每度電0.015元脫硫電價補貼,折算電價每度電應增加0.02-0.025元。這一數字明顯高于草稿中的0.012元/度補貼標準。

    中電聯另一位官員更是提出,過高的脫硫、脫硝使發電機組變得不經濟,運行費用不斷提高,環保效益變差。該官員更進一步提出,按照二稿標準,電力機組被要求100%脫硫脫硝之后,非電行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污染才是中國大氣污染的主要問題所在。

    而據一家國際環保組織的統計,中國由于空氣污染引發的過早死亡以及疾病的經濟損失占當年經濟總量的比重,已經從2003年的1.16%提高至2007年的7%。該組織認為,這些損失并未反映在煤炭使用成本之中,而是長期以來由全社會分擔了。

    該組織稱,目前一臺100萬千瓦的脫硝機組,其氮氧化物排污費只有600多萬元,只能達到治污成本的15%,這完全不足以支付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的成本。而作為供應中國七成電力的火力發電部門,則是包括氮氧化物在內其他大氣污染的主要排放者。

    誰為污染埋單?

    按照“十一五”期間的脫硫補貼方案,中央財政每年為脫硫所支付的補貼規模達到數百億。

    據測算,中國五大電力集團在2010年獲得了250億元左右的脫硫電價補貼,而一些觀察人士指出,如果這部分補貼由電力公司自己承擔的話,只占電力集團營業收入的3%-5%。

    按照業界說法,脫硝比脫硫的成本稍低,那么脫硝給企業帶來的成本支出,應該不超過營業收入的3%-4%。即便脫硝發電量達到2010年脫硫發電水平,按照每度電0.012元計算,在“十二五”末,五大集團的脫硝年補貼仍能達到200億。

    這意味著,如果0.012元/度電的脫硝補貼能夠順利通過,未來五年全國納稅人將要支付近千億給火電行業用于治理氮氧化物污染。

    中國從1982年開始收取排污費,不過當時標準較低,不足以補償治理環境污染;一直到21年后的2003年,國務院發布《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排放二氧化硫的數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排污費才略微提高。

    不過實際運行中,各省確定的排污費卻未能達到“排污費應該略高于企業污染物治理的邊際成本”這一環境經濟學原理的基本要求。大部分排污收費標準僅為污染治理設施運轉成本的50%左右,某些項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因此,曾有一段時間,企業寧可交納排污費,不愿意花錢治理污染。

    “十一五”期間,為配合二氧化硫減排,國務院曾在2007年印發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確指出“按照補償治理成本原則,提高排污單位排污費征收標準,將二氧化硫排污費由目前的每公斤0.63元,分三年提高到每公斤1.26元”, 但一直沒有出臺具體的排污費征收細則。

    不過,隨著中國在“十一五”提前完成減排目標,相應地提高排污費、開征環境稅等環境資源定價體系改革至今未有實質性進展。

    事實上,新制定的火電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沿用中央財政補貼治污的方式,被一些環保人士認為非長久之策。

    “只有通過征收環境稅,釋放出環境資源的價格信號,這樣才能真正激勵企業削減污染。”一家國際環保組織的能源項目主管說,征收環境稅的稅收可以設立專門用于治理環境污染的專項資金,用在監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對造成的損害進行補償以及對減排突出的企業補貼。唯有如此,中國未來的環境污染治理才是長效、可持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霧霾PM2.5問罪火電廠 中電聯列舉數據予以反駁
發電企業脫硝改造進展緩慢 中電聯建議完善排放標準
火電企業生死劫:電廠虧損再遇環保緊箍咒
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明年起實施
火電緊箍咒:環保部減排標準被質疑
四季度火電廠大規模缺煤停機或成定局
山西13家火電廠聯名上書:煤價過高庫存告急
火電廠最小運行方式核定工作開始制度化運行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