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A股市場唯一以生物質發電為發展方向的上市公司,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被業界捧為生物質發電的龍頭企業。不過這家企業25號公布的半年報卻有些讓人失望:公司主要盈利仍是原煤銷售,而生物質發電只能排第4。生物質發電是以農作物秸稈作為原料進行燃燒產生熱能來發電,由于是環保型新能源,以凱迪電力為代表的生物質發電行業曾經一度被炒得很熱,那么現在這個新興行業的情況如何呢?
據凱迪電力25號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原煤銷售營業收入超過5.2億元,占全部營業收入比重為38.4%,是公司的支柱業務;而生物質發電在公司業務營業收入1.2億元,排在第4位。針對“被捧為生物質發電龍頭的凱迪更多在依靠賣煤賺錢”的評論,凱迪電力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原煤銷售的利潤是公司業績的保障,同時也為凱迪電力的轉型贏得更多時間,未來生物質發電將占主導地位。
從2009年我們第一次收購了9家發電廠,去年收購了14家,今年我們自己又投入了一家,總共24家。生物質發電廠有在建期的問題,至少有一年才能建好,還需要半年的試運行。不過目前,我們已經有4家電廠開始發電并且運行穩定,明年底24家都爭取建成。以后在我們的利潤中生物質發電業務肯定是占主營的地位。
國家發改委曾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顯示,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將達到3000萬千瓦。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生物質發電行業的發展并沒有達到預期。是什么限制了生物質發電行業的發展呢?業內資深人士尚鵬博表示生物質發電所需要的燃料供應是行業發展的瓶頸。
尚博鵬:一個大型生物質發電廠需要的秸稈量很大。一畝地可以產生0.5噸的燃料,一個裝機容量30兆瓦的發電廠需要有40萬畝地來提供燃料。另外,秸稈用途廣泛,有飼料、造紙、成型燃料,實際上真正能供應到生物質電廠的秸稈大為減少,而且價位也會上升。
另外,由于裝機容量的上限是30兆瓦,生物質電廠的規模一般不會很大。業內資深人士景元琢表示目前生物質發電項目的盈利主要依賴政府的扶持政策,即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統一執行標桿上網電價0.75元/千瓦時。
景元琢:我們做過一個測算,以目前生物質原料的收購價格包括人工和發電效率,都要5毛至6毛的成本電價。如果國家沒有7毛5的補貼電價,他們就沒有一兩毛的利潤。
包括國電在內的很多大企業都曾嘗試進入生物質發電領域,不過都由于原料瓶頸的問題而沒有發展起來,退出成本又很高,項目一般就處于擱置狀態。景元琢提醒如果將附加值做到最大,生物質發電實現高盈利并非不可實現。
景元琢:我們把二氧化碳減排指標賣出去,盈利空間非常大;其次,可以發展副產物,把燃燒后產生的灰渣做成有機肥,做成產業鏈,可以增加銷售額;第三,先對原料進行高附加值的加工利用,后續剩下的殘渣再去進行發電,肯定會賺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