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能源財經 >> 正文
新能源產業:“十二五”四大區域特色發展
來源:中國電子報 時間:2011-7-25 14:41:33 用手機瀏覽

    “十二五”期間,中國新能源產業將迎來加速發展和布局調整的重要機遇。

    政策和資源是影響中國新能源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區域政策和資源影響下,我國新能源產業集聚特征顯現,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長三角、西南、西北等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依托區域產業政策、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各集聚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特色明顯。其中長三角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國約1/3的新能源產能;環渤海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重要的研發和裝備制造基地;西北區域是我國重要的新能源項目建設基地;西南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電裝備制造基地。

    區域分布  東中西部協調發展

    新能源產業在政策和資源的影響下開始集聚,整體上形成了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格局。

    產業集群化分布進一步顯現:以政策和資源為導向,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區域、長三角區域等為核心的東部沿海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在中西部的一些區域,如江西、河南、四川、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形成了中西部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在區域分工方面,長三角、環渤海地區主要承擔著新能源產業研發、高端制造功能;中部地區承擔著核心材料研發制造功能;西部地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新能源發電項目承載地。新能源發電項目通過電網,再輸入到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整體上,新能源已形成了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局面。

    目前,國內規;瘧玫男履茉串a業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和生物質能等,這些細分領域具有不同的集聚特征。

    太陽能光伏產業:形成了以長三角為制造基地、中西部為原材料供應基地的產業分布格局。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最早的光伏產業基地,隨著產業鏈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陽和四川樂山等地成為國內硅片制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

    風電產業:環渤海區域是國內外知名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的聚集地,長三角區域也培育了一批風電裝備制造企業,而西北區域是風電場建設的集中區。

    核電產業:核電站主要分布在沿海,裝備制造主要分布在西南和東北地區。中國已建成的4座核電站與在建的13座核電站均分布在沿海地區,而主要核電常規島、核島供應商及其制造基地則主要分布在四川、黑龍江。

    生物質能產業:我國2/3以上的生物質資源集中在內蒙古、四川、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等12個省區,約70%的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液體和氣體燃料產業分布在這些省區,其他省區相對較少。

    長三角地區集中了我國60%的光伏企業,20%以上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環渤海地區集聚了我國30%左右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西北地區集聚了我國90%以上的風電項目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西南地區則是我國重要的硅材料基地、核電裝備制造基地。

    1.環渤海區域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等省市,該地區有較強的技術研發實力和裝備制造業基礎,是我國新能源產業重要的研發和裝備制造基地,集聚了我國30%左右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

    2.長三角區域

    包括江蘇、上海、浙江等省市,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國約1/3的新能源產能,集中了我國60%的光伏企業、20%以上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53.5%的建成核電站裝機和近40%的生物質發電裝機。

    3.西南區域

    包括四川、重慶等省區,依托雄厚的資源和重工業基礎,西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電裝備制造基地。其中四川集中了全國多晶硅產能的30%和產值的20%,占據了國內核電核島核心設備50%的市場。

    4.西北區域

    西北區域主要包括新疆、內蒙古、甘肅等省區,是我國重要的新能源應用基地。該區域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大規模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的集中區,集聚了我國90%以上的風電項目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

    演進趨勢  向優勢區域聚集

    新能源產業整體持續朝政策和資源優勢區域集聚。新能源產業在我國處于成長期,產業集聚區域受到區域政府政策、當地資源等條件影響。首先,新能源產業是典型的政策導向型產業。除了國家產業政策之外,地方的配套產業政策將成為吸引企業的重要因素。其次,自然資源、礦產資源、人力資源也是新能源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企業投建新能源項目需要根據細分新能源產業特征,選擇資源豐富的區域。此外,隨著新能源產業發展,降低成本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新能源企業將考慮產業半徑、原材料等要素對成本的影響。

    大型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不斷朝市場終端轉移。國內大型新能源裝備制造除了受到區域政策和地方資源要素吸引外,與終端市場的產業半徑是企業重點考慮的因素。如大型風電裝備制造環節,包括葉片、整機制造等,運輸距離將對產業成本產生很大影響。同時,靠近終端市場,除運輸便利外,還有利于開展設備后期的運維工作。未來,大型新能源裝備制造環節將不斷朝市場應用終端轉移,包括風力資源和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西南地區,以降低項目成本,滿足客戶運維需要。

    研發和銷售環節朝資本和人才密集區集聚。新能源產業研發需要優秀的人力資源、先進的試驗設施、大量的資本投入作為支撐。目前,國內諸多新能源企業為提高研發能力,逐步將研發中心設在人力資源密集、基礎設施完善的地區。

[1] [2] [3]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農村水電去年破7300萬千瓦 開展綠色水電評價
承德本年度風電裝機29.75萬千瓦 力促新能源發展
風電產業成郴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
頁巖氣開發進度遠低于預期 多部委督促落實規劃
今年頁巖氣產量預計2億方 “十二五”目標難達
煤層氣產量數據成謎 “十二五”規劃有難度
甘肅出臺五項舉措 全力促進火電減排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十二五”能源消費增速減緩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