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下半年即將啟動的海上風電第二輪招標,國內各家風電設備企業都非常看重。我國海上風電市場正在開啟,先下手為強或能在未來占據更大的地盤。與此同時,直驅還是雙饋的技術路線之爭也浮出水面。
近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國家能源局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總建設規模將在150萬-200萬千瓦之間。對此,國內各家風電設備企業都已躍躍欲試。第一次招標獲得份額的企業試圖乘勝追擊,擴大地盤;第一次招標中“顆粒無收”的廠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在此次招標中擂響“得勝鼓”。
眾家企業之所以如此看重此輪招標,與海上風電市場剛開啟,欲先下手為強有關,同時也有展示自身技術水平的考慮!昂I巷L電是風電行業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所以我們必須占領這塊高地!蔽挥诒6ǜ咝聟^的國電聯合動力已開始研制3兆瓦和6兆瓦海上風機,其總工程師王志強如此形容發展海上風電的意義。
與陸上風電類似,海上風機采取怎樣的技術路徑更為合適,各家企業觀點不一。
風電項目遍地開花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未來的市場卻非常大。外資風電設備廠商歌美颯甚至認為,到2020年,我國的海上風電規模將與先行一步的歐盟持平。而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計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每年安排150萬-200萬千瓦的總開發規模,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推動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在機組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運行維護等全產業鏈培育海上風電工程技術能力,提高海上風電產業整體競爭力。
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和可再生能源專項規劃初步提出,海上風電的發展目標是:2015年建成500萬千瓦,2020年建成3000萬千瓦。與此相對的是,歐洲預計到2015年實現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到2020年實現4000萬千瓦,而美國能源部計劃到2020年實現本國海上風電容量1000萬千瓦,到2030年達到5400萬千瓦。按照各國規劃數字推算,我國有望在2020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第一大國。
國家能源局方面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建成海上風電13.8萬千瓦,分別為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10萬千瓦)、如東潮間帶示范項目(3萬千瓦)、渤海綏中單機示范項目(1.5兆瓦)和江蘇響水示范項目(6.5兆瓦)。目前已投產項目15萬千瓦,也位于如東潮間帶。國家能源局組織招標的100萬千瓦項目已在準備開工。另外已有130萬千瓦項目已通過國家能源局審批!耙鸭{入國家宏觀視野的項目有258.8萬千瓦,力爭在2012年前,落實5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方案!眲㈢硎。
對于海上風電,各地方政府均展現了較高的積極性。據悉,目前,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區已經完成了海上風電工程規劃,進行了技術審查,正在分別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河北、浙江、廣東、大連、廣西、海南、福建等沿海。▍^、市)都已開展了海上風電規劃編制工作。
雖然眾多的地方政府都試圖投身我國風電產業,但江蘇、山東以及浙江的風電基地才是其中的重點。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最具備海上風電發展潛力的省份非江蘇莫屬,因為江蘇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當地很少遭遇臺風,使得大批海上風電運營商扎根江蘇。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辦公室負責人表示,2010年,國家正式推出了4個位于江蘇、總計100萬千瓦的特許權招標項目,多家風電運營商中標。這些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通過審查,計劃8月前完成全部報告的評審,9月提交項目申請報告。
據了解,到2015年年底,江蘇基地的海上風電裝機將實現投產200萬千瓦。其中,我國將陸續開發建成南通和鹽城等4個國家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總裝機規模為100萬千瓦;同時,啟動鹽城和南通的海上百萬千瓦風電基地。
山東也是發展海上風電的重要省份,其重點開發區域為沿海陸上及近海海域。到2015年底,山東基地海上風電裝機實現投產100萬千瓦,在建100萬千瓦。
此外,浙江在去年也已經完成了《浙江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和水規總院組織的審查。預計浙江省將在2015年建成海上風電場裝機規模150萬千瓦,2020年建設海上風電場裝機規模370萬千瓦。
直驅再戰雙饋
市場正在啟動,路線之爭也浮上水面。
目前,國內風力發電機兩大技術路線并駕齊驅,一個是直驅式,另一個是雙饋式。業內人士認為,雙饋技術也就是有齒輪箱的風機,相對比較成熟,直驅技術則更像是后起之秀,以其獨有的優勢直逼雙饋。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申新賀表示,從世界風電機組使用情況來看,85%以上是雙饋機組,尤其在技術、穩定性及可靠性要求更高的海上機組中,無一例外地全部采用了技術成熟且可靠性好的此種技術方案,包括2兆瓦、2.3兆瓦、3兆瓦、3.6兆瓦、5兆瓦等各級別機型,廠商包括維斯塔斯、華銳風電(601558,股吧)等全球主要海上風電機組生產廠商。
維斯塔斯中國產品經理薛一景表示,維斯塔斯之所以一直采用雙饋技術,主要原因是直驅技術還有待成熟,可靠性還有待檢驗。目前歐洲幾個大型海上風電場,使用的都是雙饋技術。而國內目前主打直驅技術的企業,只有金風科技(002202,股吧)和位于湘潭高新區的湘電風能。
不過上述情況更多地表現在陸上風電領域,海上風電領域,直驅永磁技術早已投入應用。
金風科技公共關系總監姚雨介紹說,金風科技的一臺1.5MW直驅永磁風機早在2007年就在我國渤海灣投入運行,這是我國乃至亞洲第一臺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而金風科技在江蘇如東和響水近海的各一臺2.5MW直驅永磁風機也運行快一年了,這些機組良好的運行數據和運維經驗對于直驅永磁機組今后更大范圍的應用都是很好的借鑒和證明。此外,金風科技在去年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中中標了20萬千瓦的項目,采用的也是直驅永磁機組。目前,公司正在研發6MW直驅永磁風機,首臺樣機將于幾個月后下線。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認為,直驅技術由于沒有齒輪箱,因此會減少故障率,對于海上風機而言,沒有齒輪箱也減少了潤滑油泄漏污染海面的危險。
王志強告訴記者,雙饋電機的生產成本較低,電力電子變流裝置所需要的容量小。而直驅電機和電力電子裝置成本較高,直驅電機為了實現風速很低時能夠發電,導致電機的級對數極多,一般都超過100對,使電機的體積很大。據悉,目前國電聯合動力位于保定高新區的工廠正在研制的6兆瓦風機選擇了直驅技術,而此前其主流的1.5兆瓦風機所用的為雙饋電機。
與聯合動力選擇相同的還包括國外一些巨頭企業,在海上風電領域,他們紛紛選擇倒戈直驅陣營。
金風科技總工程師崔新維告訴記者,目前海上風電領域,西門子、金風科技、GE等都已明確生產直驅永磁電機,而維斯塔斯、歌美颯等也轉向了半直驅永磁電機?梢哉f,直驅將成為未來海上風電的趨勢。
“在海上風電中,我們認為直驅更有市場。”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表示,原因主要是直驅技術具有單機容量大、運行穩定、可靠性好以及后期維護成本小等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