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迎峰度夏伊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明令,“對煤炭流通市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清理自行出臺的各類煤炭收費;取締限制煤炭出。▍^)等干擾正常運銷秩序的各種不合理做法”。
此舉目的是增加煤炭供應,降低煤炭成本。但政令很快被地方打破。上述通知下發不足一月,河南省政府開始對煤炭征收價格調節基金,為繁雜的煤炭稅費再添一筆。
目前,國內煤炭稅費科目異常繁雜,無形中推高煤價。據煤炭企業財務管理人士統計,在煤價構成中,納入生產成本中的稅費多達20余項,占煤價20%;納入運輸成本的稅費有30余項,為煤價50%以上。
煤炭大省博弈中央政策
河南省政府有望再從煤炭產業鏈中抽取數十億元財政收入。
7月初,河南省政府逆勢出臺《價格調節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對煤炭(含焦炭)征收價格調節基金。價格調節基金在煤炭銷售價格外從量計征。
《辦法》稱:“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煤炭生產、銷售的企業按銷售量繳納價格調節基金。價格調節基金征收標準按品種分類確定為:原煤20元/噸,洗選煤30元/噸,焦炭35元/噸。”
河南省政府在文件中稱,價格調節基金征收目的是調節煤炭供求,平抑省內電煤價格;支持煤炭、電力等相關產業發展;用以電煤保障應急體系建設等。
一位河南省煤炭企業人士笑稱,“這些表述只不過是戴了頂高帽子,巧設名目。實際是為充實地方錢袋子!
2010年,河南全省原煤產量2.1億噸。據此計算,僅煤炭價格調節基金一項,河南省政府財政便可增收42億元。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專家稱:“中央和地方利益訴求不同,這是發改委政策難以執行的原因。地方政府有權限設立一定收費、基金項目,借機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限制煤炭出省!
最近兩年,國家發改委明令地方取消煤炭收費已經不止一次。
河南省某煤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雖有通知,但地方沒有部門執行。地方政府更不愿主動削減財政收入來源,最終不了了之。”
此前,山西、內蒙古、山東、湖南、貴州等地均對煤炭征收價格調節基金。貴州省則從2011年1月1日起,恢復對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征收。征收時點恰在發改委下發通知之后。
地方征收稅費的另一目的是限制煤炭出省。
上述煤炭企業負責人說:“幾乎所有產煤地從縣、市級政府開始限制煤炭出省,一窩蜂上馬大型煤化工、電廠等項目,限制煤炭資源外流。地方希望延長煤炭產業鏈,將煤炭附加值留在本地。一些地方以煤炭資源換項目,只當企業有煤炭轉化項目時,才劃撥資源!
50余項稅費強占七成煤價
當下煤炭稅費種類繁雜,既有國家項目,亦有地方名目,成為推高煤炭價格的推手。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高級顧問蘇立功測算,“在煤炭生產環節,種種稅費約占煤價18~20%,煤炭企業負擔沉重,急需清理整頓!
一位煤炭企業財務管理人士為記者細數生產環節種種稅費,多達20余項,主要包括,一般性企業稅種、煤炭企業特有稅種、其他隱形稅種。
“隱形稅費是指煤礦企業承擔的辦社會成本。由于不少城市屬于以煤而建,因煤而興的城市,雖然政企分開、企業改制等一定程度減輕或者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但由于產業單一和地方財政不足等原因,煤炭企業還肩負著由政府承擔的社會職能!鄙鲜鲐攧展芾砣耸空f。
在煤炭運輸過程中,各項稅金共30余項,占據煤價構成一半以上。
煤炭運輸包括短途運輸費用、鐵路運雜費、海運運雜費。具體名目為,汽車短倒費、公路集資費、計量費、服務費、專項維修費、鐵路運費、過軌費、點裝費、車皮維修費、站臺租賃費、海運運費、灑水費、堆存費、平倉費等。
煤炭企業寄希望煤炭資源稅改革,以實現“清費立稅”。但是,資源稅改革方案何時出臺仍有懸念。
蘇立功告訴記者,煤炭資源稅方案仍未最終確定!皬膬r計征之后,不同煤種、不同地區、不同用途煤炭征收方式仍在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