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煤炭資源跨省整合“十二五”面臨大考
來源:中國工業報 時間:2011-7-20 21:44:07 用手機瀏覽

    目前山西、河南和山東的煤炭資源整合已經塵埃落定,而內蒙古、陜西等地的煤炭資源重組正在進行中。

    我們不難發現,各產煤大省轟轟烈烈推動的煤炭企業整合重組實際大多局限在省內,并且均依靠省內量。

    有關主管部門認為,按照產業政策要求,煤炭資源開發僅在省內進行的整合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一步深度整合,即鼓勵煤炭業進行跨省整合。

    但煤炭整合能否實現跨省推進,煤炭行業集中度能否得到進一步提高,都將面臨嚴峻考驗。

    早在2010年11月,全國煤炭工作會議就明確了建設晉北、晉中、晉東、神東、陜北、黃隴、魯西、兩淮、冀中、河南、云貴、蒙東、寧東、新疆十四大煤炭基地的戰略地位,提出要穩步建設大型煤炭基地,使大型煤炭基地成為能源穩定供應的重要保障和調整煤炭產業結構的主要載體。

    國土資源部2010年10月11日公布了《關于開展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將在黑龍江、貴州、陜西三省開展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試點省份將試行有計劃的煤炭礦業權投放制度。相關專家表示,此舉將有助于推進煤炭企業跨省整合重組。

    而2010年7月,中國鋁業進軍煤炭行業就可以看出,一場“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煤炭整合已經展開。

    國家雖然出臺了指導性意見,但由于沒有具體牽頭部門組織實施煤炭大基地建設,現實中存在不少阻力,煤炭跨區域并購重組步伐并不大。

    究其緩慢原因,一是各地整合都有各自的思路。2009年,山西以省屬七大集團為整合主體展開以大并小的資源整合。

    根據其規劃,到2011年,這七大集團中的三家將躋身“億噸級俱樂部”,另外四家則將擴產至5000萬噸級,煤炭總產量占山西省的75%以上。2009~2010年,全省煤礦數量從2598個減少至1000個,關閉中小煤礦產能約2億噸。

    河南則通過兩輪重組,首先由平煤集團和神馬集團重組成立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永煤集團、鶴煤集團等5家企業整合成為河南煤業化工集團;再以中平能化集團、煤化工集團、義煤集團、鄭煤集團、神火集團和河南省煤層氣為主體,整合省內資源。河南省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支持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政策的通知》表示,在符合國家煤炭規劃礦區礦業權設置方案的情況下,優先將“兩權”價款(探礦權、采礦權價款)項目中已查明的煤炭資源儲量,向6家省骨干煤炭企業配置,支持新建礦井。

    而且,在各省整合中,還曾出現一些跨省整合的案例。在山西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就有山東民營背景的企業魯潤股份參與其中。同樣,具有河北省國資背景的開灤股份則在山西省介休當地政府主導下,入主當地整合主體泰瑞公司,間接成為介休市煤炭資源整合的主體。

    二是中央和地方因利益存在矛盾。與地方國企相比,央企不論在技術水平、盈利能力、資金實力,還是在獲取政策支持的能力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旦煤炭行業的整合繼續深化,各大央企自然不會放過任何擴張的機會,在跨省的資源整合上必然與地方國企“短兵相接”。同時,除了各大央企外,各地方政府和各企業都在為進入規劃中的大企業之列而暗自“較勁”。一方面,各省通過省內的整合不斷打造大型煤炭集團;另一方面,省內各企業之間也在為整合還是被整合進行著“暗戰”。

    事實上,目前我國從事煤炭生產的央企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在各省的整合中參與并不多。中煤集團是山西煤炭重組整合中惟一一家成為政府指定整合主體的央企,參與大同部分煤礦的收購;而河南的整合則幾乎與央企“絕緣”。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造成整合緩慢的根本就在于地方利益的阻隔。早在各地大規模的煤企整合之前,發改委就聯合多個部門赴各地調研,發現地方保護主義增加了大煤礦兼并重組小煤礦的難度。

    隨著煤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能源地位確立,煤炭行業景氣不斷提升,在一些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來自煤炭企業的稅收成為其財政收入的最大支柱。而且,煤炭產業整合多為省級行政主管部門主導下的省內兼并重組,資源劃分也極少讓外省企業參與,即便有少量的跨省并購出現,也與整裝煤田的開發關系不大。

    不少專家指出,由于煤礦資源主要是由行政區劃的,在經營效益很好的情況下,很難讓當地煤礦主動退出。并且對于各主要產煤省份來說,煤炭資源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都希望盡可能將這種經濟利益留在省內。所以,外省企業需要在保證當地利益的情況下才能獲得煤炭資源,并且不可能成為資源整合的主體,同時,當地政府不可能將企業控制權拱手讓給央企。可想而知,煤炭跨省整合難度會更大。

    山西省某官員就曾表示,倘若未來將煤炭上收中央企業,那么山西第一個不同意。內蒙古煤炭主管部門的有關領導則認為,雖然通過市場機制難以實現煤炭資源向央企的集中,但在行政手段推動下,仍有成為現實的可能。

    而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則認為,兼并重組是一種企業以追求效率為目的的市場行為,企業自發的兼并重組行為,更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競爭力的提高。他建議,政府應當減少對企業兼并重組行為的直接干預。

    但目前不容回避的是,煤炭跨省整合大幕即將開啟,各方都應做好“答卷”準備。

 

上一頁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十二五”華北電網風電發電超2300億千瓦時
“十二五”南網投入499億元助力粵東西北地區發展
“十二五”前四年石油新增探明儲量50.1億噸
山西省10月份煤炭外銷3171萬噸
天然氣“十二五”規劃為何未能實現?
陜西:我國首套百萬噸級煤制油項目投產
山西省“十二五”風電項目核準規模累計超過1200萬千瓦
山西煤炭工業投資比重降至兩成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