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開始,我們在中國工程院組織跨學科、跨部門的研究團隊,持續工作了12年,完成了六個研究項目,第一個項目就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的結論是:通過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農業,中國可以基本立足于現有規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滿足今后16億人口的農產品[17.46 1.99% 股吧]需要。但必須嚴格控制人口的繼續增長,同時加強需水管理,做到在人口達到零增長后,需水也逐步達到零增長。中國水資源的總體戰略是: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財經》:您認為中國水利主要問題并非洪水和水資源量,那應當是什么?
錢正英:水多和水少都是自然賦予我們的條件,中國水利面臨的真正危機在于,不少地方由于水質污染和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水環境的不斷退化,其主要表現為水質惡化、地下水位下降、河湖干涸、濕地消失等等。
這種退化趨勢如不能及時有效扭轉,將威脅到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才是當前中國水利面臨的最大問題。
“利用要有限度,改造必須適當”
《財經》:水環境退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您是怎么認識到這個問題的?
錢正英:2000年7月,當時的副總理溫家寶同志主持國務院會議,聽取了我們關于《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的匯報,報告得到了與會者的認可。2001年元旦的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溫家寶同志向我提出:“關于水資源的合作很愉快,愿意繼續合作!庇谑,我們這個科研團隊又選定了《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我參加了第一次考察,親眼看到,許多內陸河流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使下游水量減少以至斷流,河流的終端湖泊干涸,形成荒漠。有些河流在中游水庫蓄水之日,即下游斷流之時。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我看到世界第五大內流河塔里木河下游的終點臺特馬湖已化為沙漠,原因就是西大海子水庫的建設令一邊的河道干涸了。
與此同時,由于水利建設和管理的粗放,許多大中型灌區大水漫灌,灌區土壤鹽堿化非常嚴重。在沙漠邊緣地區,由于超采地下水,天然植被衰亡,加重了沙化,甚至出現了“人進沙進,人退沙退”的局面。這次考察,我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動,開始對過去的水利工作進行反思,認為過去水利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粗放和過度。
“非典”之后,國務院開始正常辦公。國務院有一個學術講座,溫總理點名要我去講水利,我就講到這些問題,我對在座的部長們說,“這不是現任水利部長的責任,是我當年當部長時的責任!
《財經》:這種承擔責任的勇氣,非常難能可貴。
錢正英:周恩來總理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在學習的過程中,越來越認識到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人類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河流開發利用和改造的力度不斷加大,引發了河流自身和周邊環境的一系列問題。
中國近幾十年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進行水利建設,海河、遼河等河流的開發利用率已經大于40%,超過國際公認的合理值,影響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續利用。我過去主持水利部工作,犯了一個錯誤,只注重社會經濟用水,沒認識到首先要保證河流的生態與環境需水;只研究開發水源,而不注意提高用水的效率與效益,F在我們水利部門留下來的傳統思維仍是注重社會經濟用水,對生態與環境需水注意不夠,注重開發利用水資源,對保護與節約水資源注意不夠,這個錯誤的源頭在我。
在反思的基礎上,針對中國河流的現狀和問題,我們提出了“人與河流和諧發展”的新觀點:一方面,人類為了本身的發展,必須開發、利用和改造河流;另一方面,利用要有限度,改造必須適當,不能損害河流的自然功能,要保持河流的永續利用。從水資源的戰略角度看,要轉變觀念,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還提出,目前中國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存在許多誤區,水利部門要從傳統的供水管理轉向需水管理。近年來我利用各種場合宣傳這些觀點。
《財經》:從供水管理轉向需水管理,是不是說,水利工作的重點不是調水而是節水?
錢正英:對。整個水利工作都應貫徹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精神,將水資源投資重點轉向節水、防污和環保。各地水利投資,要改變“中央投資用于開源,地方投資用于節水”的做法。
此外,還應積極、有步驟地推行水價改革。西方國家把推行水價改革作為加強需水管理的首要措施;在中國,實踐證明,推行水價改革也是促進節水的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當前,許多城市的自來水管網漏損水量達到15%甚至20%以上,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浪費嚴重,主要原因就是水價太低。
“自覺從近代水利轉向現代水利”
《財經》:建國之后,一直提倡“改造自然”。從“與天斗其樂無窮”的斗爭思想,到“人與河流和諧共存”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理念,是一個非常重大而可貴的思想轉變。
錢正英:客觀地說,建國之初改造河流也是對的。“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河流不整治也不行。和諧共存也要有一個基礎,如果不能實現對河流的一定的控制,你要和諧,它不和你和諧。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用工程技術把大江大河都控制住了,江河建成了新的格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到了世界水平的前列,三峽工程就是一個標志。之前我們的主要問題是水資源沒有充分開發,現在的問題是要注意保護水環境,特別要防治污染和地下水超采。當然,從全國來說,各個地區發展并不平衡;我國的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水利發展還比較滯后,這也是我當部長時留下的問題,還需要修建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在東、中部地區,需要加強中小水利工程的整修和管理并防治污染。
《財經》:近年來,您一再呼吁中國水利要從近代水利轉向現代水利。近代水利和現代水利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錢正英:近代水利注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而現代水利注重的是水資源的管理和水環境的保護。“二戰”以后,世界的先進國家已經開始進入現代水利。經過多少年的努力,中國從整體來說,基本完成近代水利,現在應該自覺地轉變發展方式。
《財經》:畢竟中國還是一個工業社會,還沒有進入后工業社會階段。
錢正英:中國地域遼闊,發展很不平衡。例如,在新疆,我們就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新疆并不是因缺水而不能辦工業,而是因為沒有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農業生產過于粗放。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低,導致用水過多,影響環境。在最缺水的吐魯番市,當地領導同志總結他們的矛盾是:以95%的水資源支持為GDP貢獻5%的農業,只剩5%的水來支持為GDP貢獻95%的工業。
但從整體來說,中國社會開始從工業社會轉向后工業社會的階段,水利要適應后工業社會時期的要求,我們應自覺把水利工作逐漸引入到后工業時期,實現從近代水利到現代水利的轉變。從傳統的供水管理為主,轉向以需水管理為主。從過去的“粗放管理,過度開發”,轉向加強水資源的管理,保護水環境。
中國水利必須從近代水利走向現代水利。要實現這個歷史性轉變,關鍵是要轉變觀念,樹立人與河流和諧發展的觀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我相信,這一次水利高潮,將消除過去高潮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特別希望能夠彌補我過去主持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型輕中小型、重骨干輕配套、重建設輕管理、重水量輕水質”的缺點,將水利建設帶入一個新的階段。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