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7月14日推出了一個地方版的“戰略性石油儲備計劃”,不過他們存的不是石油,而是成品油,由地方政府出資2.3億元補貼各儲油單位儲油40萬噸,可保障30天正常需求。
欲解缺油之痛
“去年冬天排隊加柴油的車隊,不但影響城市交通,更讓整個經濟發展的物流支撐出現大問題,這促成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啟動全國首個地方政府主導的成品油儲備機制!敝貞c市副市長童小平7月14日說。
童小平是在昨天重慶市政府與中石油、中石化、國家儲備局四川管理局、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多方協議簽署儀式上作出上述表態。
在本次多方協議框架下,重慶市將實現40萬噸的成品油儲備,這些成品油儲備可滿足該市30天正常用油需求。其中中石油重慶銷售公司儲備9萬噸,中石化重慶分公司儲備6萬噸,國家儲備局在渝相關單位儲備15萬噸,該市政府旗下的重慶城投公司儲備10萬噸。
重慶市預計在今年內就可以全面完成40萬噸成品油計劃,其中0號柴油與93號汽油的儲備比例為3∶1。截至7月4日,該市已經成功儲備汽油2萬噸,柴油4.5萬噸。
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稱,一直以來,成品油供應是該市經濟運行中的“一塊巨大的短板”,作為典型的資源末端市場,盡管可以憑借長江水道、鐵路運輸和管道運輸等手段,進行成品油運輸,但距成品油資源地最近距離1200公里,運輸周期最長可達30天,一旦面臨全國性的供應緊張,重慶就會出現“油荒”。
該市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也對設立成品油儲備機制提出了要求。楊慶育稱,隨著該市私家車爆發式增長和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重慶2010年成品油消費升至477萬噸,同比增長16%,僅今年上半年,成品油消費就突破260萬噸,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增長了17%以上。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注意到,重慶市政府并不只“囤油”,該市在幾年前啟動了一個儲煤計劃,目前該市已經通過電廠煤場及政府投建的儲煤場儲煤200萬噸,這些電煤可保障該市在3個月內不能從市外買到一噸煤,各火力發電廠仍然可以正常運轉3個月。
2.3億撬動34億
據本次協議簽署方提供的新聞通稿,重慶市此次成品油儲備的亮點之一,在于其操作模式——由該市財政出資2.3億元,依托中石油重慶銷售公司和中石化重慶的營銷體系中形成的倉儲能力,采取“政府委托、企業實施”合作,共同實現成品油應急儲備,這是一種主要成品油經營企業按重慶市政府的要求履行保供責任實施的“責任儲備”。
同時,利用國家儲備機構在重慶儲備設施的潛在能力,促成其在渝機構擴建儲油倉庫,并“利用國家儲備物資的輪換操作,采取地方政府出資購買輪換權的操作模式”,實現中央機構與地方政府儲備相結合的目的。這是一種“合作儲備”。
而重慶城投則是受該市政府委托實施的“委托儲備”。
不過,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師對此評價稱,與國內其他省市一樣,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家壟斷企業基本壟斷了國內成品油批發市場,“保證市場供應”的積極性不夠,所以地方政府才不得不出資,通過財政補貼來激勵本來就該賣油企業做的商品儲備事宜。
重慶市市級財政本次僅出資2.3億元,借助市場化手段,實現成品油儲備日常管理、輪換操作和市場投放等費用的平衡。
楊慶育昨日稱,通過這2.3億直接補貼企業,就落實了40萬噸的成品油儲備的機制,此舉不僅節省20億元油庫建設資金,還節省大量儲備對資金的占用和儲備費用的支出。
楊慶育說,如果這2.3億元用于直接買油儲備,只能買到3萬噸柴油。
按目前的市場價計算,重慶市按柴油與汽油的3∶1比例儲油40萬噸,至少需購油資金34.08億元。
3個月前,重慶市涪陵區石油成品油協會曾召集該區及附近區縣的60家民營加油站(含30家周邊地區加油站)聯合建設一個儲量為10萬噸的成品油油庫,以擺脫在用油上過度受限于中石油、中石化的困境。該協會相關負責人7月14日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涪陵區商務局、該區主要負責人、重慶市商委對此均持積極支持態度。
不過該民營油庫的投建手續仍在報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