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風電并網送出成瓶頸 風電“國標”呼之欲出
來源:中國企業報 時間:2011-7-15 11:02:17 用手機瀏覽

    “終于通過了。”一位從事風電企業的相關人士在聽到《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通過審核后的第一反應。

    對于風電來說,這個即將問世的規矩的到來似乎顯得有些晚了。日前,風電并網技術國家標準《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已經通過最終審核并報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與此同時,行業標準《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也已通過最終審核并報送國家能源局。在矗立了幾萬臺風機后,在遭遇了幾起風機脫網后,被業界稱之為國標的標準浮出了水面,這個標準的核心是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技術。業內人士呼吁盡快批復頒布這些標準規范,以促進產業發展。

    但隨之而來的改造成本、升級成本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同時這一技術對電網和風機的影響到底如何也被畫上了一個問號。

    雖然標準、規范的正式稿還沒有最終通過審核,但業內已經開始有所行動。只是面對以億元為單位的改造成本,各家的意見有些不統一。

    事實上,在“新國標”之前,2009年國家電網制定了一個“企業標準”和2010年國家能源局頒布的《風電標準體系框架》中,都把低電壓穿越當做一個重要的技術標準提出來。按照時間推算各家早應具備這一技術,為什么業界對低電壓穿越改造還是有如此反應?

    低電壓穿越是指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并網點電壓跌落時,在一定電壓跌落的范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地并網運行,直到電壓恢復如常,從而維持電網穩定。低電壓穿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負荷穩定對電網至關重要,一個負荷的切除可能產生更大的擾動從而讓事故進入惡性循環。

    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已通過中國電科院低電壓穿越能力測試的僅有6家公司的6種機型。如果要進行該技術的改造升級,廠商成本將大大增加。同時,如果需要對現有運營風電場的風機進行技術改造,也將加大運營商的投資改造成本。

    “針對已投入運行的直驅永磁機組,金風科技將免費給業主升級!痹诮邮堋吨袊髽I報》記者采訪時,金風科技公共事務部總監姚雨說,金風科技兆瓦級風電機組均采用直驅永磁技術,因采用全功率變流系統,具有天然的并網友好性,在低電壓穿越功能改造和升級上難度并不大,涉及成本較低。

    據了解,金風科技對已投產風機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和升級,只需要對控制器進行軟、硬件上的升級,每臺風機改造成本約為1—2萬元。多位業界專家對記者表示,改造成本遠超過這一數字。

    姚雨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的主導產品1.5MW直驅永磁機組低電壓穿越升級,時間上,最快1小時就可以完成1臺機組的升級。并且升級工作會盡量選在風力較弱的時候,以最小限度影響業主的正常收益。從目前看,需要升級的在運行直驅永磁機組達3000臺以上,預計年底前完成所有的升級工作,升級后的金風科技直驅永磁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高出國標要求。而新出廠的機組將自帶最新版的低電壓穿越功能。

    據了解,金風科技1.5MW直驅永磁機組近日通過了德國勞氏船級社(“GL”)的零電壓穿越現場試驗,這是低電壓穿越的極限測試。此項試驗已高出我國待頒布的《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國家標準中的相關要求,是金風科技直驅永磁機組“并網友好”特性的又一體現。

    如此看來,對風機進行低電壓穿越改造和升級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困難。但分析人士稱,并非所有風機都是采用直驅技術,目前風機市場是直驅、雙饋兩大技術路線并駕齊驅。而兩大技術路線下的機型還有所不同,機型不同改造成本自然會有差別。

    大唐新能源公司發展規劃部副主任張新斌表示,根據公司的測算,一臺風機要進行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的最低價是50萬元。

    瑞銀證券電氣行業分析師戴駿稱,由于本身具備離網的自我保護功能,采用直驅永磁技術的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改造技術簡單,成本較小。而一些采用其它技術路線的機組可能會面臨高昂的改造成本,不是加一個模塊就能解決的事,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果按照大唐新能源的測算,全國超過2萬臺風機所需的改造費用將超過百億元。這筆數目不菲的費用到底由誰出,業內人士認為應拿合同說話。但對于合同之外的呢,恐怕還得雙方各讓一步。

    統計數據顯示,各省在“十二五”期間計劃上馬的風電容量遠遠超出了國家能源局的規劃。由此看來,新國標的出臺顯得尤為必要。但是對于新標準的核心問題低電壓穿越技術,真是解決風電問題的關鍵所在嗎?

    由于我國風電場大多遠離電力負荷中心,需要大規模集中開發和遠距離送出,風電并網送出一度成為發展瓶頸。

    2月24日,甘肅中電酒泉風電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出現電纜頭故障,導致附近16個風電場的598臺風電機組脫網,損失風電出力84萬千瓦。

    4月17日,甘肅瓜州協合風電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風電場一個箱變高壓側電纜頭擊穿,事故帶來的系列反應造成702臺風電機組相繼脫網,損失風電出力1006.2兆瓦。

    就在同一天,河北張家口某風電場箱式變壓器發生短路事故,引起的系列反應造成644臺風機相繼脫網,損失風電出力占事故前張家口地區風電出力的48.5%,波及華北電網主網。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和2010年兩年,吉林也曾發生過30萬千瓦和40萬千瓦的風電脫機事故。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認為,風電大規模脫網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風電并網技術標準缺失及立法滯后。

    “國標出臺可以促進風電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對于中國風電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币τ暾J為,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基本規律之一。新標準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設備供應商加強研發和技術能力,為業主提供更為可靠的產品。

    但是也有風電企業向記者抱怨。一位多年從事風電的人士對記者說,電網只是一直在要求發電企業改進,而對自身的效率和技術卻不加以提高,靠著獨有的優勢地位,推動企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限制不符合標準的風電上網。

    “新標準代表的方向更多,相對更客觀、公正,體現了風電安全、穩定、密集的訴求,不會出現立即洗牌的局面!眹W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張軍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能源經濟學家、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低電壓穿越技術對于大規模風電并網很重要,但是,解決不了我國風電大規模并網的穩定和長距離輸送的成本問題。

    顯然,低電壓穿越技術對風電發展很重要,但它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在中國風電迅速發展的態勢下,如若電力體制中的核心痼疾不除,電網和風電的矛盾將隨著裝機容量的提高而進一步升級。

    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王偉勝表示,未來,風電的發展趨勢是機組由小變大,并網容量由少變多,風電在很多地方可能成為第二或第三大電源,這就要求風電場和風電設備制造商不斷提高技術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內蒙古達茂旗4個5萬千瓦風電項目獲核準
安順建風電場:總投資4.75億元 5月將竣工發電
吉林長嶺縣擬引進2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
湖南省桂陽縣累計風能發電4.26億度
新疆巴里坤:千萬千瓦級風電場不是夢想
棗陽市首個風電項目近日正式并網發電
嘉興首個風電場項目全部風機并網發電
福建省首個獲批項目莆田50MW海上風電場核準建設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