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后,盡管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菲中國’)采取了一定措施基本控制了溢油的產生,但該油田溢油事態并未得到完全控制。”7月13日,在國家海洋局官方網站上,刊登了一則批評蓬萊19-3油田作業方和漏油事故承責方康菲中國的新聞稿,責令康菲中國立即停止蓬萊19-3油田B、C平臺的油氣生產作業活動。
對于國家海洋局的“禁采令”,7月13日晚間,康菲公司表示,一定會遵循國家海洋局作出的所有指示,現在已經停止了B、C平臺的生產,直到國家海洋局有進一步指令。據介紹,蓬萊19-3油田B、C平臺總產量每天約4.7萬桶,占整個蓬萊19-3油田總產量的1/3。
發現新油污帶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蓬萊19-3油田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不光中國海洋原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備受輿論質疑,作業方、掌握蓬萊19-3油田49%權益的康菲中國也在7月5日被國家海洋局以“主要罪責承擔者”論處。隨后,康菲中國攜手中海油對外作出公開道歉。
但道歉聲尚未散去,蓬萊19-3油田又出事了。國家海洋局昨日表示,“近日,國家海洋局通過衛星遙感、海監船舶與飛機等監視手段發現,并經海監執法人員現場監視監測證實,蓬萊19-3油田B、C平臺連續多日有油花冒出,附近海域仍有漂浮油帶,海底探測還發現B平臺附近海域仍有可能發生溢油的跡象。”
國家海洋局稱,“種種事實表明,康菲公司到目前為止采取的溢油處置措施大多是臨時性的、補救性的,并不能徹底有效地消除溢油風險,再次發生溢油的可能隨時存在,已經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海洋局態度趨硬
國家海洋局的這一次表態,與7月5日新聞發布會上的淡定形成了反差。當時,出席發布會的相關人士曾明確表示,“相關責任方已回收油水混合物近70立方米,除蓬萊19-3號油田的B平臺和C平臺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現外,海面已無明顯漂油!
當然,目前重新出現的漏油現象與康菲中國此前面對公眾和媒體作出的承諾同樣有著不小的差異。記者查閱了一個多星期以來的媒體報道資料發現,康菲中國曾對外數次表達了自信。在7月6日的道歉會上,據媒體報道,康菲中國表示,“溢油現在已得到完全控制!7月12日,有消息援引康菲中國提供的資料稱,“蓬萊19-3油田C平臺的泄漏已經被制止,但殘留在海底的油基泥漿還會偶爾冒出油花!痹撓⑦表示,7月11日在蓬萊19-3油田B平臺附近發現了一條薄薄的油膜,“但初步確認是6月4日所發現的滲油區域中殘留的一點滲油?捣浦袊杆俨渴鹆宋蜋,吸收油膜。7月12日,現場作業人員介紹說,已經看不到油膜”。
根因還在披露
對于一前一后表態和事實上的反差,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客觀而言,海上原油作業存在復雜性和多變性,這或許會一定程度上打亂相關企業和相關部門的及時應對!
“但從根本上說,還是康菲中國未盡到應有的企業責任!绷植畯娬J為,“這其中,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向公眾及時、完整、詳盡乃至專業地介紹漏油的真正情況,而不是只說一段話,或躲躲藏藏不把真實的情況對外界披露。這樣,反而會引起公眾誤解!庇浾甙l現,實際上,在7月6日的道歉聲明會上,康菲中國就曾對敏感問題“藏著掖著”,只是一直強調“從未隱瞞漏油事故”。
業內人士更擔心的是,未得到徹底解決的漏油事件可能會對沿岸居民、中國的海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記者表示,“渤海灣是中國內海,自凈能力弱,而渤海灣周圍人口稠密,水產品產量也比較高。因此,油田漏油造成的污染可能會對周邊的水產養殖造成負面影響,一旦民眾誤食受污染產品,后果不堪設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