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全球風電產業鏈節奏亂了 國內關鍵部件供應“吃緊”!
來源:中國能源報 時間:2020/4/14 15:51:31 用手機瀏覽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全球風電產業鏈生產節奏。意大利、德國、厄瓜多爾等主要原材料和部件產地實行“封國封城”,巴沙木等原材料以及主軸承、齒輪箱軸承、IGBT芯片等部件的進出口受限,直接影響了我國風電整機生產。業內預計,這一狀況將持續到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

疫情就像一面放大鏡,將風電產業原有的產業鏈“吃緊”問題進一步凸顯出來,也促使風電業內更深思考:如何破解我國風電產業鏈的“卡脖子”問題。

供應鏈“吃緊”狀況進一步凸顯


記者從多位風電業主處證實,雖然不少風電企業復產復工、加速搶工期,但受風電部件不足及運輸等影響,實際施工進度仍將落后預期。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近日預測,國內疫情雖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風電產業所受影響還遠未消除。陸上風電項目建設工期至少延誤6個月以上,海上風電項目受施工窗口期和國際供應鏈制約更為嚴重,項目工期至少延后8-12個月。

實際上,葉片和主軸承等關鍵部件供應“吃緊”在疫情之前已開始顯露。去年,風電存量項目加速搶裝,風電行業卻尚未做好產業鏈環節的全面應對,葉片、主軸承等部件生產商早已爆單。只是在疫情這個放大鏡下,我國風電供應鏈短板格外凸顯。

在曾兼任過華電海興風電項目經理、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北京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專業)子公司副總經理肖棟看來,疫情暴發后,我國許多風機部件的生產陷入停滯,直接導致風電供應鏈緊張;在疫情的影響下,勞動力流動受阻,不少零部件廠商處于“用工荒”的境地!按送猓L電物流環節復雜,涉及多省市的海運、陸運、吊裝、港口卸船、滾裝滾卸等環節,各地開工時間不一、生產配套、交通運輸等問題必然會影響到影響風電零部件的供應。”

南高齒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向記者坦言:“訂單有嚴格的交貨期限,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況下,風電部件的交付周期更長了。如今,風電部件的空運價格已經翻了三四倍。縱觀全球疫情發展趨勢,風電部件空運價格還會再漲,空運價格上漲必將加劇風電部件供應緊張!

關鍵部件面臨“卡脖子”

回顧近年風電設備國產化進程,一大批企業積極從事風電零部件的開發生產,擴大完善了生產供應體系,我國風機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部件的制造能力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滿足主流機型的配套需求,并開始小批量出口。軸承、變流器和控制系統的研發也取得了重大進步,并開始批量供應國內市場。塔筒、輪轂、機艙等部件的生產能力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并向國際市場供貨。但是,主軸承、齒輪箱軸承等風電關鍵部件仍然受制于人,尤其是高端風電主軸承市場,長期被SKF、FAG、羅特艾德勒等跨國巨頭所壟斷。

“以風電主軸為例,設備研發成本較高、技術更新快,且風電設備大多工況環境惡劣,對相關設備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高,國內企業在該領域尚未完全突破。”一位風電項目業主人士對記者表示。

目前,風電主軸市場長期被外企占據半壁江山,大兆瓦風機配套軸承更是毫無懸念全部被外企壟斷。即便是國內軸承龍頭企業瓦軸集團,能夠生產的最大軸承也僅為7MW。而今明兩年,我國海上風電將更多安裝8MW及以上機型。除了產品容量的大小之外,國產主軸與進口主軸的更大差距則在于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位風電設計院專家看來,經過近幾年風電行業快速發展,我國風電設備制造已經達到中高端水平,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風電裝備全產業鏈。而由于產業轉移表現出“粘性”特征,風電設備企業過于依賴現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另辟技術升級改造路徑尤為艱難。這也是為什么諸多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寧愿待在“舒適圈”的原因。

需要時間積累和政策扶持

如今,全球風電產業正加速向中國轉移,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GE三大跨國巨頭的風電塔筒、鑄件、主軸、葉片等風機供應鏈均已延伸至中國。這些跨國巨頭的標準體系、質量管理也有助于國內配套企業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受訪的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短期內,設備部件高端產品依然要依賴國外企業,風電設備關鍵部件國產化任重道遠。為不再長期受制于人,亟需解決風電關鍵部件國產化這塊“心病”,降低對外依賴程度。

秦海巖對記者表示,“關鍵部件國產化率低不是風電產業特有的問題,是很多產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在軌道交通等其他行業,高端重載軸承、IGBT同樣依賴進口,這是我們基礎工業落后的表現。而改變現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更需要相關政策支持。”

肖棟建議,國家在稅收等方面給予設備企業一定程度的政策傾斜,為設備企業投融資、 研發創新、 產能擴張創造良好環境!按送猓瑸榧涌祜L電關鍵零部件國產化,一方面可與國外企業合作,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研究風電部件技術,提升風電部件生產水平;另一方面,國內風電行業的龍頭企業也要形成合力,實現資源互補,共同提升風電零部件制造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用電增長放緩 風電光伏可否繼續生存關鍵看能否平價上網
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半p雙”突破2億千瓦!
國家電網印發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確保風電、光伏發電
風電達到127億千瓦 山東去年省間交易電量643 億千瓦
傳統集控升級 智慧運營新突破!金風慧能助國電投桂林生
國家電投北京公司60萬風電項目復工
印度風電整機商蘇司蘭重組計劃 獲國家銀行批復
非洲國家風電發展報告:摩洛哥風電裝機總量位列第三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