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來創造就業和促進經濟活動,最近又以財政資金來遏制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盡管中國相對平安地度過了這次危機,但近幾日又開始擔心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并竭力控制通脹。一些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可能。
此前曾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已經開始面臨著效益逐步下降的風險。新修建的高鐵線路由于經濟性問題可能面臨上座不足的風險。英國《金融時報》在7月5日的報道中也呼吁,中國應該更加明智地花錢。
雖然鐵道部否認任何未來取消部分高鐵線路的計劃,但是現任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已悄然將2011年的鐵道基礎建設投資額調低到了6000億元人民幣。
政府并不傾向于將高鐵擱置起來!鞍粗醒氲囊庖,今后高速鐵路還要繼續建設,投資均勻發展,建設速度稍微降一些,研究更充分一些,”中國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董焰向路透社表示。
風電可能產能過剩
路透社報道稱,同時將被削減的還包括風電計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邵秉仁此前曾表示,風電行業已面臨產能過剩。
早報記者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位與此相關的副主任求證此事時,對方表示對于未來風電可能被削減“不了解,不清楚,也不知道這方面的信息”。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的一位研究員稱,“不覺得未來對風電支持力度會下降!
其對投資削減這一提法表示困惑,因為“國家對風電是通過上網電價來支持的。這樣是從下游來帶動的,通過下游的需求帶動對上游的設備需求,這樣來發展的。我覺得未來不會有太大的什么變化?萍佳邪l方面可能會有一些調整,但是不會有多大的變化。”
上述人士稱,國家對風電的支持方式與對高鐵的支持方式是不一樣的,“高鐵的投資是從最上游的基建開始的!
根據此前國家能源局的計劃,中國將在西部建造七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路透社報道稱批評人士認為,上述計劃可能考慮不周——需要大量投資于電網,因為風電和太陽能電廠主要在西部和內陸地區,但中國的用電負荷卻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對于中國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與負荷中心呈逆向分布,需要走大規模開發、遠距離輸送的發展道路。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在昨日表示,國家電網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擴大風電消納范圍。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唐元則建議各地可推出風電分布式開發的試點,實現部分風電的就地開發和消納,從而形成分散式開發與原有大規;亻_發“兩條腿”走路的格局。
除了以上的擔憂外,質量問題也備受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此前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曾稱,“到2015年9000萬千瓦,實現兩倍的增長,風電的發展前景是好的,我想講的是風電的發展需要關注風機的可靠性,因為我們的風電可利用的時間很短,有些產業發展當中問題還沒有暴露,也可能在這一兩年的時間內集中爆發,也就是風機的可靠性。”
“今年上半年頻發的風電大規模脫網事故,是近年來我國風電持續高速發展中積累問題的集中爆發!眹译娋W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也如是稱。
舒印彪認為,事故暴露出中國風電發展中存在亟待解決的五大問題:風電并網技術標準缺失和立法滯后;風電機組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大多數機組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風電場建設運行管理有待完善;風電調度運行管理亟待加強,尤其是在風電場功率預測方面與國外有較大差距;風電開發缺乏地方與中央政府的統一規劃。
對于上述風電問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7日的一個風電論壇上表示,中國不會放慢風電發展速度,相關部門和企業正在致力于制訂標準、統一規劃、提升技術、強化檢測并加強運營管理,以促進風電健康發展。未來十年中國風電仍將迅猛發展,規劃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將達2億千瓦。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