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598臺風電機組脫網;4月17日,甘肅瓜州協合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風電場702臺風電機組脫網;4月17日,河北張家口國華佳鑫風電場644臺風電機組脫網。
連續的風機脫網事故迫使國家電監會5月9日下發《關于切實加強風電場安全監督管理、遏制大規模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的通知》,要求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機組,要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計劃,督促設備制造廠商配合實施。6月23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透露,風電并網技術國家標準的首次審核已經結束,將由國家電監會進行二次審核。該標準的核心即為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技術。初審結束,意味著距離強制性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的時間越來越近。
雖然政策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但由于改造涉及的成本較高,對于這部分費用到底誰來承擔,目前風電產業鏈各方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事故頻發
過去十年時間,是我國風電快速發展的時期,“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更是連續5年實現翻番。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473.3萬千瓦,成功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由于技術的限制,在風電初始發展期,一些風機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這也導致近期一些風電基地不斷發生風電機組脫網的事故。
2月24日,甘肅中電酒泉風電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出現電纜頭故障,導致附近16個風電場的598臺風電機組脫網,損失風電出力84萬千瓦,占事故前酒泉地區風電出力的54.4%。
4月17日,甘肅瓜州協合風電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風電場一個箱變高壓側電纜頭擊穿,事故帶來的系列反應造成702臺風電機組相繼脫網。事故前后持續達10分鐘之久,損失風電出力1006.2兆瓦,較酒泉事故脫網風機和損失風電出力均增加約兩成。
同日,河北張家口某風電場箱式變壓器發生短路事故,引起的系列反應造成644臺風機相繼脫網,損失風電出力占事故前張家口地區風電出力的48.5%,波及華北電網主網。
“如此大規模風電機組集中脫網,導致電網系統電壓、頻率大幅度波動!眹译姳O會安全監管局副局長李英華表示,上述事故在設備制造方面,已投運風電機組多數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不滿足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在電網出現故障導致系統電壓降低時容易脫網。在風電場接入方面,大規模風電場接入管理不嚴,投運風電機組未執行并網協議規定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承諾,并網風電場未通過并網安全性評價便接入電網運行。
為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國家電監會要求并網運行風電機組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造計劃。
百億改造成本
目前,國內風機制造企業新推出的風機機型都具備了低電壓穿越能力,舊風機的升級改造對于設備企業來說,在技術上也不成問題。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已投產風機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難度并不大,只需要對控制器進行軟、硬件上的升級,每臺風機改造成本約為1萬-2萬元。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