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省煤炭資源整合的展開與中國對煤炭發電的高度依賴,煤機裝備行業或將獲長期利好。近期,瑞銀證券等機構的報告也證實了這一利好消息。
但由于國內企業在技術及研發能力方面的落后,因此國外煤機裝備制造商或將成此輪利好的最大受益者。
煤炭整合造就大“蛋糕”
隨著內蒙古、河南、陜西、山西等主要煤炭資源大省資源整合的陸續展開,裝備水平也將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
香港凱基證券研究報告稱,根據中國“十二五”規劃,預計2011-2012 年中國煤機裝備行業收入可保持25%以上增長速度。截至2010年初,中國在建礦井計劃總產能達15億噸,相當于2009年全國煤炭產能的一半。這些煤礦將會在2011年進入設備采購高峰,煤機裝備行業高景氣將延續到2012年。
一家大型煤炭央企的高管接受《第一財經(微博)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煤炭產能在“十二五”末或將達42億噸,大型煤礦產比重將由55%上升至65%;很多小煤礦被大中型煤礦整合后,對煤炭開采的機械化程度要求也高了,無疑對煤機裝備市場是重大利好。
上述高管稱,很多小煤礦用的煤機裝備都比較低端,未來煤機裝備市場的趨勢是向大型、高端的設備發展!按笮偷摹⒏叨说拿簷C裝備能夠提高煤礦的產量和效率。”
凱基證券研究報告稱,“十一五”期間,在煤炭產量增加和國家關閉小煤礦的背景下,中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整體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年復合增長率26.5%,設備投資通常占煤炭固定資產投資35%以上。在煤炭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長帶動下,2006年至2010年,煤機裝備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35.8%。因此預計2011-2012年煤機裝備收入仍可保持25%以上增長速度。
另據了解,目前的煤礦開采依據資源稟賦分為井下開采和露天開采。瑞銀證券報告指出,中國“十二五”規劃將在內蒙古投資開發大規模露天煤礦作為優先目標,報告認為,露天礦煤炭產量的份額可能在目前10%的基礎上繼續增加。
外企拿大頭兒?
然而,由于目前國內在露天煤礦采掘設備的生產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因此國內企業為保證煤礦的產量、效率以及安全,絕大部分設備需向外國公司進口。由此造成的煤機裝備“蛋糕”上利潤最為豐厚的“奶油”或將被外國企業獲取。
上述大型煤炭央企高管告訴本報,盡管國內的太原重型機械廠等企業也已經可以生產露天煤礦的部分煤機裝備,但總體而言,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國外企業存在較大的差距。
該高管告訴本報,我國煤機裝備制造業是在計劃經濟時期發展起來的,工藝、技術分散而單一,通常一個工廠的主導產品只是一種,并且沒有技術研發中心。而另一方面,長期占據中國煤機裝備高端市場的國外企業則一直在收購中國煤機企業,不斷蠶食中國的煤機裝備市場。
神華集團一位內部人士也告訴本報,目前包括該集團在內的國內大型煤炭企業使用的主要煤機裝備基本都是向國外采購的。
“因為都是大型設備,各方面技術要求都很高,”該人士說,“比如進口的礦用卡車載重300多噸,自重也要290噸,這種大家伙光輪胎所用橡膠的質量和對加工技術的要求,國內企業就很難達到,更不用說載重能力等其他方面。”
然而,即使在國內發展較為成熟的井下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和產品配套能力方面,仍不敵進口設備。
據介紹,井下裝備主要包括“三機一架”(采煤機、掘進機、刮板機、液壓支架)等,而上述煤機裝備中,技術含量最高的、與國際同類產品差別最大的是采煤機。
據了解,目前只有規模較小的煤礦使用國產采煤機,而大型煤礦仍使用進口采煤機,“因為進口的更可靠!鄙鲜鋈耸糠Q,“一個煤礦可能年產1000萬噸煤,而如果采煤機質量出現問題,一天的損失可能就上百萬噸;另外有的礦僅有一個工作面,如果采煤機出問題,就基本等同于全礦停產,所以大礦還是信任進口采煤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