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首屆中國低碳(能源)創業大賽上,上海航盛船舶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海上風電專用安裝平臺方案獲得冠軍,并已確定獲得某投資公司逾3億元的投資。資本對海上風電安裝和維護專用設備的青睞由此可見一斑。
技術卡住海上風電
不久前召開的全國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透露,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目標為2015年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到2020年,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第一大國。
有業內人士坦言,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海上風力發電也被寄予厚望。不過,就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其開發難度遠遠大于陸地風力發電系統建設,而且建設與運行海上風電場的成本明顯高于陸地風電場。
專家舉例說,相比陸上,海洋環境的復雜性對風機的安裝和維護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陸上風機出小故障也許10分鐘就能修好,而海上就不同了,如果風浪大,維修人員甚至不能靠近,最終修好可能要花好幾周的時間。因此,海上風電的商業化開發,前提是成本必須降下來,而途徑之一就是要有專用的安裝和維護設備。
海上風電安裝專用船嚴重不足
據記者了解,海上風電機組安裝專用船的短缺是導致海上風電場開發成本高昂的關鍵因素之一。
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業主公司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由于起步晚,我國在海上風電機組安裝方面還缺乏相關研究,目前還沒有建成適合海上風機安裝的專用船只設備,只能借助于一些改造船只。因此,實用、安全的運輸和安裝是所有海上風電建設中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中船重工的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除了風機質量,海上風電安裝船舶的短缺,施工經驗不足,開發成本過高也是海上風電發展存在的障礙。據介紹,海上風電的安裝,無論是技術、工期,還是成本費用都取決于安裝工具,也就是海上安裝專用船及平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支撐相對薄弱,缺乏適應多種建設條件的施工設備,對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施工、研究試驗不足,離岸變電站和海底電纜輸電水平也較低。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