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生物質能 >> 正文
《自然》文章:發展生物能源不需要犧牲糧食安全
來源:科學與發展網絡 時間:2011-7-6 16:13:46 用手機瀏覽

  在6月22日發表于《自然》網站的文章中,Lee R. Lynd和Jeremy Woods表示,增加生物質(生物能源)的能源生產并不需要損害糧食作物的種植——如果做法合適,它可以增加非洲的糧食保障和繁榮。

  評估生物能源對糧食保障的影響一直把重點過于放在爭地的缺點上,而沒有考慮到農村發展的潛在收益。非洲的大部分地區擁有大片具有生產力的土地,而欠發展讓饑餓的情況加劇。

  這組作者說,非洲的糧食保障問題不是農業能力有限的結果,而是忽視農業發展以及貧窮、基礎設施不良、耕地退化以及武裝沖突的結果。

  他們說,生物能源對糧食保障的影響取決于作物的生長、使用的土地、使用的技術以及這種能源供應如何納入到農業、社會和經濟體系中——而且這就意味著為了促進生物能源需要考慮幾個政策選項。

  例如,可以用在低質量的旱地上種植的不能食用的農作物生產生物能源,這不會與糧食生產的需求競爭。這可能有多個益處,包括雇傭和培訓非洲農村居民,否則他們可能沒有這種機會;讓退化的土地再生;農業用能源的可供應程度,以及平等地獲取能源供應。

  這組作者提出,非洲的生物能源項目應當展示地方層面上的糧食保障的改善。之后應該是使用適合非洲情況的標準進行監測和評估;使用公私伙伴關系獲得社會收益、利用農民合作社代表小農,以及向關于生物質的收益的產生和使之最大化的研究投資。

  然后,非洲可能效仿巴西通過增加糧食和乙醇的生產從而在10年之內讓其人口的10%脫貧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浮萍生物能源研究獲突破 “水面油田”有望成真
成本下不來規模上不去 秸稈利用何時"撥云見日"
河南:產業化利用秸稈生產沼氣實現突破
美籍華人科學家周楚新:用細菌把廢物變成能源
青島:利用海陸生物資源獲取新能源
傳統木質能源是亞太最大生物能源資源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