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東省水利廳獲悉,全省縣以上行政區域的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及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目前已全部建立并逐級分解下達。
據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處長高希星介紹,我省去年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山東省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明確實行區域限批制度,凡是達到或超過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取水許可,初步形成了“以供定需”、“一控雙促”(控用水總量,促用水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倒逼機制。此外,將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項控制性指標融為一體,實行統籌管理。其中用水效率指標未達到國家和省考核標準,造成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降低或者水文地質環境惡化的,將相應核減責任區域下一年的年度用水控制指標。
根據該辦法,用水總量控制實行規劃期用水控制指標與年度用水控制指標相結合的制度。我省2011年~2015年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核定為292.51億立方米,今年年度用水控制指標確定為267.15億立方米。
用水效率控制指標根據山東省水資源綜合規劃確定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析計算2011-2015年全省及設區的市全社會及工業缺水量和缺水率,這些缺水量將通過提高用水效率解決,以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據此確定全省及各設區的市2011-2015年萬元GDP取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控制指標。根據山東省水資源綜合規劃確定的全省及各設區的市農業節水灌溉發展目標,結合現狀農業節水灌溉率等確定2011-2015年全省及設區的市農業節水灌溉率。去年以來,我省制定印發了《山東省2011~2015年用水效率控制指標(暫行)》,并逐級分解下達到各縣(市、區)。到2015年,全省萬元GDP取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低到15立方米以下,農業節水灌溉率提高到45%以上。
山東省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指標COD為14.13萬噸每年,氨氮為0.68萬噸每年。為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和水生態安全,促進地下水采補平衡,全省科學劃定了50個重點地下水源地水位(埋深)黃、橙、紅警戒線、143個重點水功能區納污黃、橙、紅警戒線和69個大中型水庫可供水量黃、橙、紅警戒線,分別建立預警管理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