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火電脫硫后,脫硝是早就擺上議事日程的。只是考慮到火電廠成本壓力和脫硝技術方面的問題(例如催化劑的國產化等),才一再延后。相比于脫硫的基本普及度,脫硝已落后太多。
此次火電脫硝大核查,或許與日益緊迫的環保壓力有關,一方面是火電廠因為虧損經營問題,在對待環保投入上,動力不強,但國家環保標準卻在一步步提高,構成了沖突;另一方面是,經過前期電荒,以及核電審批暫緩,新能源發電又難堪承擔基礎電源的大任,目光又不得不轉向最成熟的火電,事實上,電荒以來,已有多地籌劃新建火電機組。如此一來,則大氣治污的環保壓力又加重,畢竟中國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對世界做出了節能減排的承諾。因此,如能解決火電廠動力問題,例如加大補貼力度,則脫硝將迅速啟動,對相關公司構成中期利好。
近一年多來,傳統的脫硫時代的環保股,如龍凈環保、眾合機電等,走勢均趔趔趄趄,區間震蕩,無明顯趨勢,蓋受大氣環保有雷聲無雨點之拖累。眼下,小雨將至,此類公司或將迎來第二春,另外也應關注中小板、創業板中新上市的幾只環保股,具備一定的潛力,尤其是設計、設備、工程、服務產業鏈一體化的企業,以及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