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受技術和資源制約 煤制油大規模產業化應慎行
來源:阿里巴巴 時間:2011-7-5 21:19:47 用手機瀏覽

    在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和石化聯合會發布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南》中,都指出“十二五”煤化工要有序發展。業內專家也指出,目前我國的煤制油項目還受到技術和資源的制約。筆者認為,在現有的條件下,煤制油應作為石油的和戰略儲備和補充,搞大規模的煤制油產業化項目仍需慎重。

    首先,大規模煤制油要解決水資源難題。據資料披露,煤直接液化法每生產1噸油品要耗水8~9噸,而煤間接液化法每生產1噸油品耗水是直接液化的1.5倍。我國水資源總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遠低世界平均水平,更為關鍵的是,我國煤炭資源和水資源呈逆向分布,主要產煤地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和單位國土面積水資源保有量僅為全國水平的1/10。因此說來,用煤炭液化方式來解決石油短缺,一個繞不過去的制約就是巨大的耗水量。

    其次,大規模煤制油對煤炭資源的消耗也很大。據重慶能源集團研究,以目前的工藝,每合成1噸煤制油,直接液化消耗原煤是3~4噸,間接液化消耗煤炭達4.5~5.5噸。每年全國消費石油4億多噸,進口超過2億噸。如果進口石油由煤制油來代替,2億多噸煤制油需要用以轉化的煤炭就在8億噸以上。以中國目前的煤炭生產能力,能夠在已經高達20多億噸的消費量之上再額外拿出這樣多的煤炭嗎?

    再次,即使有足夠的煤炭可供生產煤制油,從戰略上看也不具有可持續性。煤炭與石油一樣是化石能源,開采具有不可逆性——開采一點就會減少一點。何況,說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也只是相對于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言。中國人均煤炭占有量,其實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隨著開采量增加,煤炭已成為中國能源的一個戰略隱憂。由此可見,煤制油實際是用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去生產另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這顯然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思路。

    更何況,煤制油的過程中,煤與油的轉換還會浪費大量的資源。有專家計算,如果用4噸優質煤炭,轉化成1噸石油,其間會浪費近一半的能源。在資源日益緊缺的情況下,這部分損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此外,煤制油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除排放大量廢氣、廢渣外,單位質量煤制油排放的二氧化碳為石油化工行業的7~10倍。大量生產煤制油,對環境的污染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最后從經濟的角度分析,大規模煤制油產業化也面臨巨大風險。據調研,建設1000萬噸成品油煤炭直接液化項目,約需建設資金500億元。如此巨大的投資,決定了煤制油的收益取決于規模,也取決于國際油價。然而,在全球“后石油時代”尚未到來之際,煤制油與石油競爭顯然不占優勢,因此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而國際市場原油、成品油價格太大的波動,也讓煤制油隨時可能陷于嚴重虧損的困境。

    總而言之,大規模煤制油產業化項目目前還不具備上馬條件。誠如國家發改委指出過的那樣:煤制油項目目前無論是產品方向、工藝路線、技術裝備,還是運營管理、經濟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把煤制油技術和示范項目作為石油的補充和戰略儲備,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大規模產業化推廣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煤化工遇空前困境:低油價嚴環保雙重夾擊 短期難緩解
“十二五”華北電網風電發電超2300億千瓦時
“十二五”南網投入499億元助力粵東西北地區發展
“十二五”前四年石油新增探明儲量50.1億噸
天然氣“十二五”規劃為何未能實現?
陜西:我國首套百萬噸級煤制油項目投產
新型煤化工將成淮南轉型發展主導產業
山西省“十二五”風電項目核準規模累計超過1200萬千瓦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