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產業的產能反彈,不但使用電量大增,而且對節能減排發出了預警。淡季電荒的出現,也預示著“十二五”節能減排背負著重大壓力。
隨著迎峰度夏高峰的來臨,電力供需緊缺的趨勢并沒有扭轉的跡象。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國家電網內部人士處獲悉,進入6月份后南方各省旱澇急轉,因各大水庫來水劇增,水力發電大幅回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的電荒壓力,但這只是短期現象,隨著夏季高溫的來臨以及降雨的減少,預計今年夏季全國電力缺口約3000萬至4000萬千瓦。
電荒背后,是被各級地方政府釋放的高耗能產能。
去年,多晶硅、水泥等高耗能產業產能一度被壓制,高耗能企業報裝不被允許接入電力系統。但是從今年1月份開始,這些產能突然爆發出來。
高耗能產業產能遽升,直接導致用電矛盾加劇。今年1至4月,浙江省統調用電量832.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97%。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用電量同比大幅增長23.76%,占比最大的紡織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2.07%。
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2011年全國電力迎峰度夏電視電話會議上,有政府官員表示,為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夏各項工作,國家發改委將從供需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增加電力供應,增加煤炭有效供給;另一方面則是要堅持有保有限,強化需求側管理,推進節能減排。
高耗能產業產能集中釋放
今年出現淡季電荒后,各主管部門頻頻出招。
4月2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有序用電管理辦法》;6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上調15個省市銷售電價;在近期,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將集中審批一批火電和電網項目。
中電聯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全國第二產業用電持續旺盛,火電設備利用小時高于前3年的同期水平。其中,4月份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3%,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為76.6%;日均制造業用電量達到73億千瓦時,首次突破70億千瓦時/天的歷史紀錄。
上述國家電網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今年電荒提前到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電力發展方式亟待轉變的問題,還有跨區電網建設滯后、電煤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而“高耗能產業抬頭是用電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許永盛也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局部地區出現電力供需偏緊,有水力發電下降、煤炭進口減少等供給因素方面的影響,但更主要的是用電需求過快增長。
由于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去年迫于節能減排達標壓力而受到抑制的高耗能產業,呈現出產能集中釋放的態勢。
6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當前煤電油氣供需形勢》稱,前4個月,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增速高出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增速0.4個百分點。4月份,建材、化工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8.1%和13.9%,分別比全國工業平均增速高4.7個和0.5個百分點。
當月粗鋼產量5903萬噸,增長7.1%;水泥、平板玻璃、燒堿、乙烯、甲醇等產量增幅都在20%以上。
而此前中電聯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份,化工、建材、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重點行業用電量合計48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6%;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31.0%;4月份四大行業合計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34.4%,較3月份提高了3.1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35.6%,比3月份提高了3.1個百分點。
節能減排納入央企考核
高耗能產業的產能反彈,不但使用電量大增,而且對節能減排發出了預警。淡季電荒的出現,也預示著“十二五”節能減排背負著重大壓力。
“十二五”期間,我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要削減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要減少10%,火電廠是減排主體單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表示,部分高耗能行業過快的增長帶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節能減排和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是緩解當前能源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