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指出,根據美國的數據,高壓直流傳輸1000公里損失10%的電力,我國從西邊往東邊傳輸是3000-4000公里,也就是電網輸送損失30%~40%的利潤。
胡磊指出,未來技術發展有三大趨勢,第一,通過建造大規模單體電站降低成本。必須要降低成本和其他火電競爭,太陽能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不同,它的規模越大,它的成本越低。
第二,通過熔鹽導熱提高發電效率。
第三,減少用水,希望有比空冷更好的方法。
李瓊慧則認為,從應用方向來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兩大發展趨勢。一是同常規火電場結合運行,由于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在中高溫應用的時候成本比較低,“所以槽式熱發電技術與火電場發電運行是今后首選的發電方式”。
其次,光熱電站配儲熱裝置能否實現電力的穩定輸出,成為電網友好型發電方式,甚至可當調峰電源使用。李瓊慧表示,儲熱和儲電相比價錢相對便宜,因此熱發電配儲熱目前應用比較多,前景非常好。
“光熱發電同火力發電、光伏發電等發電方式相比沒有明顯的缺點,如果未來持續發展,能夠成為我國主流能源之一!焙谡f。
技術創新是根本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展望,太陽能熱發電在2010年前屬于研究起步階段,2020年前是技術進步、市場部署階段,到2025年才能規;瘧。
西門子公司提出,光熱發電將來成本有望降至10歐分/度以下。這也是一個可以和其他發電方式相競爭的價格。
而在目前,光熱發電項目的初始投資較高,如鄂爾多斯項目計劃總投資16億元。但國內制造光熱發電產品的企業較少,且以中小型企業居多。而在核心技術方面,國內企業還不能生產像集熱管這樣的關鍵零部件,相關產品需要大量進口,這更進一步提高了光熱發電站的建設成本。
胡磊分析指出,如果在未來兩三年內,我國能夠實現核心設備國產化,價格優勢將非常明顯,“我們測算,70%可實現國產化,成本將比國外低1/3~1/2”。他認為,一旦集熱器等核心部件實現國產化,我國太陽能光熱就能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作為全玻璃真空集熱管創始人,殷志強指出,我國要做好這方面工作首先要踏實做好核心部件,不僅要求性能好,還要求長壽命。他說:“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起步晚于發達國家,想要迎頭趕上,不僅需要投入人力物力,還需要技術創新!
實際上,在太陽能低溫利用,也就是太陽能熱水器領域,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正如清華陽光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國際部經理焦記穩所述:“汽車、電腦、電視,這些東西我們使用了很多進口產品,但是如果想買一個進口的太陽能熱水器,你可能還找不到這樣的國外供應商。”
過去,中國生產的全玻璃真空集熱管曾對全世界的太陽能產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巨大的貢獻,現在95%的市場還在使用我國研發的全玻璃真空集熱管。
“但現在這種全玻璃的集熱管跟以前不一樣了,除了結構、工作機理、壽命發生了變化,真空管的生產和步驟也發生了變化!苯褂浄說,“最開始的真空管是用手工生產的,直到現在80%的真空管還是用手工加工。但手工加工的生產不可能維系長期發展,不可能走出國門!
焦記穩還指出:“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能老是吃老本,老用舊的技術,要不斷地升級技術水平,改善和創新關鍵設備和組件!
焦記穩指出,市場競爭使得我國的太陽能低溫利用領域發展很快,但他同時強調,如果中國要從太陽能利用大國變成太陽能利用強國,就不能完全依靠抄襲仿制,而必須重視利潤率和技術創新。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