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煤改“內蒙模式”出爐 民企有望參與重組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2011-7-4 15:20:27 用手機瀏覽

    ● “內蒙模式”:符合標準的民企也將能參與重組,成為主體之一。

    ● “山西模式”:由政府推動,確定七大國有重點企業作為兼并主體,對其他煤礦的整合形式主要為有償收購。

    ● “河南模式”:由省屬六大骨干煤炭企業作為兼并重組主體,對全省煤礦企業實施兼并重組。

    ● “陜西模式”:創立的“全民參股”形式,使得大型國企難以像在山西、河南那樣將資源和企業盡收囊中。

    內蒙古自治區日前下發《內蒙古自治區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從2011年到2013年底,通過兼并重組,全自治區煤炭企業將從現有的353家減少到80至100家,形成1至2家億噸級、5至6家五千萬噸級、15至16家千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

    但在重組主體的確定上,則僅以生產規模為技術標準,而并未指定主體。專家指出,這表明民企或將首次成為煤炭重組主體之一,獲得發展機遇。

    民企或成重組主體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方案》中提出,“十二五”末期,內蒙古原煤產量將控制在10億噸,其中,120萬噸及以上井工礦、300萬噸及以上露天礦產能占總產能70%。2013年底,生產規模在120萬噸以下的煤炭生產企業將全部退出市場。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邢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在對待民營企業的態度方面,內蒙古的重組方式目前是相對合理和成熟的,可以避免大量矛盾。

    邢雷舉例稱,當時山西的煤炭重組是以地方國企為主體,而內蒙古此次的煤炭重組并未明確重組主體;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的煤炭企業較少、較小,主要是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SH,下稱“中國神華”)、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898.SH,下稱“中煤能源”)等央企和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900948.SH,下稱“伊泰B”)、內蒙古匯能煤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匯能集團”)、內蒙古蒙泰煤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蒙泰集團”)等大型民企在開發。以煤炭已探明儲量占全國六分之一的鄂爾多斯為例,該地區就沒有一家內蒙古直屬的國企。這種情況決定了內蒙古不會像山西一樣規定重組主體,而只是從技術上規定一個統一指標。

    “所以內蒙古的辦法就是,無論什么所有制的企業,只要達到要求的規模都可以來談,”邢雷說,“我們實際上也應主張跨所有制、跨區域甚至跨行業的企業來進行重組!

    伊泰B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此前山西的煤炭重組最后使得民營企業幾乎全軍覆沒,但內蒙古的伊泰B、匯能集團等大型民企早已符合重組要求的規模,且早已在內蒙古甚至其他地區發展壯大,難以動搖!拔覀儙资f噸的煤制油生產線都開工一年多了,這在全國都是很有競爭力的,所以我們是不應該出局的!痹撊耸空f。

    邢雷也認為,伊泰B等民企在內蒙古已占有很多資源,內蒙古只規定技術標準,不強行規定重組主體,對這些民企來說反而是個機會。

    但某大型煤炭央企高管向記者表示,目前內蒙古出臺的重組方案也只是綱領性的,后繼應當有具體細則出臺,比如如何確定主體等。

    煤炭改革的“內蒙模式”

    綜觀山西、河南、陜西直到內蒙古等幾個煤炭大省的改革重組,可謂模式各異、得失不同。

    此前的“山西模式”是由政府推動,確定七大國有重點企業作為兼并主體,對其他煤礦的整合形式主要為有償收購。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表示,山西煤炭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政府推動為主,以地方國企為兼并主體。他指出,山西省政府確定了5+2的主要兼并架構,即晉煤集團、同煤集團、焦煤集團、陽煤集團、潞安集團五大煤炭集團,與山西煤運集團、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上述七大集團中的三家產能將升至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4家將變身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企。在這場重組中,山西地方國企成為了最大贏家。

    “河南模式”與“山西模式”較為類似,同屬自上而下的改革。河南省也確定由省屬六大骨干煤炭企業作為兼并重組主體,按照一個礦區原則上由一個主體開發的產業政策要求,對全省煤礦企業實施兼并重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錢平凡認為,山西煤改中出現的行政命令拉郎配、兼并主體較單一、地方保護難克服等問題在河南、山東的煤改中也存在。

    而“陜西模式”創立的“全民參股”形式,則屬于自下而上的煤改模式,使得大型國企難以像在山西、河南那樣將資源和企業盡收囊中。

    今年2月,陜西省提出了到6月底以前,使全省煤礦開采主體企業減少到120家以內,煤礦數量減少到400處左右的煤改目標。作為我國第三大產煤大省,陜西省此次煤礦企業重組后減少的近八成煤炭企業,并非被國企收購后清理出局,而是采取幾個礦之間入股合并的傳統方式進行整合,更容易在利益分配上達成一致。據了解,在陜北地區,當地村民全民參股煤礦的現象非常普遍。盡管該省煤改仍在進行當中,但從已經完成階段目標的其他地市結果看,此種煤改整合路徑已然清晰。

    而內蒙古的模式類似介于“山西模式”與“陜西模式”之間——雖未達成“全民參股”的效果,但符合標準的民企也將能參與重組,成為主體之一,在加強行業集中度的同時,也兼顧了民營企業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內蒙古化德縣220千伏變電站建設項目近日開工建設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啟動
上半年內蒙古共生產原煤4.53億噸
內蒙古西蘇旗一季度新能源發電量突破3億度
內蒙古風電并網規模達2070萬千瓦
內蒙古4年間新增煤炭資源儲量484億噸
前10月內蒙古煤炭進口量減少4.4%
內蒙古風電裝機1139萬多千瓦居全國第一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