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申報要求,此次“金太陽”的補貼標準為:采用晶體硅組件的示范項目補助標準為9元/瓦,采用非晶硅薄膜組件的為8元/瓦。以晶體硅組件為例,2009年的補貼標準為20元/瓦,兩年光景,價格下跌超過120%。
“國內光伏市場正趨于升溫,緣于組件價格的下降,導致投資"金太陽"開始有利潤空間。”賽維LDK中國區營銷總監姚峰分析,2010年國內組件的價格在15-16元/瓦,現今已跌至9-10元/瓦,放到整EPC工程中,造價約在16-17元/瓦之間,只需要地方或其它稍許補貼即可贏利。
另一方面,鑒于第一期“金太陽”示范工程中存在圍而不建、以次充好等問題,第二期工程中采用了統一招標制,但2011年統一招標制又取消。
2010年,財政部宣布取消39個總計54兆瓦的2009年金太陽工程示范項目,其中包括無錫尚德、阿特斯、BP等國內外知名光伏企業擔任業主的工程;2010年,國家統一招標“金太陽”工程關鍵設備。
此中,晶體硅光伏組件入圍者為英利能源、上海太陽能科技及江陰海潤太陽能等三家,價格分別在10.5元—11元/瓦;逆變器企業提供商則有8家,價格在0.69元—1.3元/瓦之間;儲能鉛酸蓄電池的入圍企業則有山東圣陽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
“統一招標制有一個問題,譬如無錫尚德或是阿特斯拿下的"金太陽"工程,他們會去要英利的組件嗎?”一位中部光伏企業高管稱,目前光伏企業所在地亦存在保護主義行為,“該地的"金太陽"項目多由本土企業獲得”。
姚峰坦言,2011年“金太陽”工程加強了監管,除卻資金補貼直補企業減少中間環節支出外,集中連片示范項目和2兆瓦及以上的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只要獲批即可獲得70%的預撥付款,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積極性。
2010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達到8000兆瓦,約占全球總產量一半,居世界首位。與之相對,光伏發電市場裝機量僅為380兆瓦左右,占全球總裝機的3%,但隨著光伏發電接近1元/度,國內市場已初現大規模啟動端倪。
今年初,尚德電力低調成立了中國事業部;賽維LDK也在加大對中國的投入,賽維公共事務總監姚峰在不久前被委任中國區營銷總監,負責國內市場的開發;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在內的光伏制造企業都在今年加大了國內的公關傳播力度,提高其國內知名度。
前述昱輝高管認為,“金太陽”項目規模或超過400兆瓦,第三季度開始的光伏特許權招標規模超過500兆瓦,加上企業及地方項目,“今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超過1G瓦沒有疑問”。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