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男稱“關系國家能源安全” 業內稱主要發展瓶頸在材料
近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督促有關各方“盡快實現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產業化”。

在成為全球600攝氏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運用最多的國家之后,中國開始向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發起挑戰。與600度技術采用消化吸收的方式不同,700度技術中國將自主研發。
6月24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國家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創新聯盟第一次理事會和技術委員會會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在會上稱,“有關各方要高度重視,將這項工作上升到關系國家能源安全的層面予以落實”,并“盡快實現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產業化”。
在發電領域,更高的蒸汽溫度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可以相應產生更高的熱效率值,從而使發電煤耗降到更低。不過這對發電機組所用材料也是更大的挑戰。
可查資料顯示,從1998年開始,歐洲就開始了700攝氏度的研發工作,如今十三年過去了,依舊未能實現首臺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并網發電。美國和日本也有相類似的計劃,不過也都遇到了技術瓶頸問題。
業內專家稱,與600攝氏度相比,700攝氏度在發電裝備的布局上差別不大。真正的考驗是材料,需要耐受更高溫度、更大壓力,而材料科學正是中國工業的短板。
能源局牽頭多方攻關
參加能源局前述會議的有中國電力[1.96 2.08%]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以及相關的發電集團、設備制造企業等單位的代表。
劉鐵男在前述會議上強調,在突破700攝氏度技術難關時,“要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導向、企業為主的方式開展產業化科技攻關”,“要通過700攝氏度發電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提高我國關鍵能源技術和裝備的自主化水平!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