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已經行動起來,沒有人會懷疑——“第四次”能源革命已經到來。
當華爾街破滅的金融工具鏈,證明了當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嚴重脫節,目前全球現存的產業已經不能通過內生的創造性增長來實現財富,實體經濟也已經不能再創造大量財富來填泛濫化的貨幣時,整個全球經濟運轉的核心再次回到了——“技術創新”,這個在繁榮時期常常被遺忘,而危機之中最后被拾起的動力。
耐人尋味的是,并非高企的石油價格誘發了人類去尋找“替代礦物”能源,而是金融危機全面引爆了本輪“能源”變革。
全球經濟領頭羊的美國將經濟復蘇的突破點定在“新能源”。奧巴馬政府上臺時對于新能源和氣候問題的關注度十分明顯,引發了全球“新能源”更新潮。而他所制定的經濟復蘇計劃中,也明確了包括未來10年投資1500億美元開發清潔能源計劃,并且聘用了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之一的朱棣文擔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科學”引領的創新將再次發揮其魅力。
國際輿論喜歡把奧巴馬的“能源”新政與當年克林頓時期的IT技術引發的“信息”革命相提并論,其中確實有相同的歷史境遇。同樣是充滿清新活力的民主黨新興政治領袖,同樣借力“技術”創新來推動經濟恢復繁榮,也同樣在資本市場引發了“泡沫”式的資本追逐。
中國也同樣卷入了這場“新能源”變革之中。從2008年底以來,A股市場上“新能源”概念股受到追捧,而各地也一時興起了一批光伏產業園區、風電設備制造商等等。政府的產業政策也隨之建立。
國家能源局6月初表示,即將出臺《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光伏及核電運行的總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1.5億千瓦、2000萬千瓦和8000萬千瓦。政策支持力度愈發明顯。
同時,中國官方也給出了“新能源”的概念解釋,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6月初接受采訪時表示:“關于新能源很難界定,各國的說法都不一。”而從能源科技的角度看,“替代礦物”能源的辦法確實有很多種,中國此次寫入新能源規劃的有6種,它們被分為兩大類,一個方面是關于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的能源。另一方面,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說對煤炭清潔的高效利用,比如說車用新型的燃料,以及智能電網。
這六種新興產業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新能源”技術,無疑這6項技術的突破和變動都會深深影響著我們。
尋找“新能源2.0”
由于奧巴馬政府的推動,全世界“新能源”技術開發最活躍的地方可能還是在美國。無論未來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如何,源頭處的技術革新是最初的動力,就像Web2.0一樣撬動全球變革。
那么“新能源”技術的2.0會在哪里?無數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由IT技術革新聞名的“硅谷”,眼下正在涌動著尋找“新能源”進入實際產業的突破技術。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