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近日也曾透露,目前正在制訂下一步擴大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但不確定年內是否出臺。
據記者了解,從新疆方面目前的試點來看,資源稅改革后,石油企業資源稅支出基本上占其利潤總額的5%-7%,因近兩年國際油價暴漲,原油開采利潤較高,這個稅收額度對企業影響不大,試點改革基本上已經可以成功推廣。
目前,中國在資源方面的稅費種類包含資源稅、特別收益金以及礦產資源使用補償稅等。近年來,稅務部門對石油、天然氣等部分資源性產品的稅率進行了調整,范圍和規模都有所擴大。
此外,根據1994 年頒布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規定》,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征收與資源有關的礦產資源補償費,主要用于礦產資源管理,目前補償費率為0.5% 到4%。2006 年還開征了被戲稱為"暴利稅"的石油特別收益金。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所長、石油行業專家陳鳳英則表示,對一個行業的稅種應該盡量統一,石油企業是高投入的行業,近年來利潤較高,納稅也很高,保證石油行業有一定的利潤水平有利于石油勘探、研發,石油行業往往涵蓋上下游,上游的利潤可能用來補償下游。
中石油中海油受影響較大
對一直嚷嚷煉油虧損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巨頭來說,國際油價近日走跌,則是一個不亞于可能加征資源稅的壞消息。
美元上漲、美國經濟的疲弱導致投資者對原油需求的擔憂,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可能增產的消息,導致被投機商推高的油價和大宗商品在近日持續下跌,原油市場充斥著大規模的賣盤行為,國際油價出現罕見暴跌,紐約和倫敦市場油價跌幅均超過8%,紐約油價跌破每桶100美元。
5月5日,收盤時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輕質原油6月期貨結算價每桶99.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9.44美元;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6月期貨結算價每桶110.8美元,下跌10.39美元。
隨著國際三地原油變化率近日因原油暴跌而逐步回落,國內成品油零售最高限價上調預期轉而變成了逐步加大的下調預期。
"國際油價下跌雖然緩沖了煉油壓力,但上游原油利潤被壓縮更嚴重。"中石油內部人士稱。
目前,我國三大石油巨頭中,中石油和中海油的業務重點分別在上游陸上勘探開發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而中石化業務重心則是中下游煉化行業。
而在國際油價突然暴跌的時候,三大石油巨頭可能又將被加征資源稅,受到影響最大的勢必是擁有較多國內原油天然氣資源的中石油和中海油。
近日有知情人士稱,中石化集團和中石油集團已經向監管部門建議,要求減免成品油消費稅,以緩解原油價格高漲之際煉油業務面臨的壓力。據上述財政部內部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對原油上游征收的稅,一部分可以用來彌補油價暴漲時的煉油虧損,這個值得研究。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