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我國燃煤火電機組發展趨勢是主要圍繞煤炭基地開展電站群建設。”這是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龍輝給出的展望。
根據國家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開發山西、陜北、寧東、準格爾、鄂爾多斯、錫盟、呼盟、霍林河、寶清、哈密、準東、伊犁、淮南、彬長、隴東、貴州等大型煤電基地,由此,大型煤電基地將成為我國電力供應的主要終端。
龍輝在4月13日閉幕的2011中國國際煤炭大會上表示,按照目前的電力發展形勢,到2015年,我國燃煤火電裝機容量還將增加,布局特點是由沿海地區向內地煤炭基地發展。未來十年,我國將形成以煤炭基地為基礎的電站群。
龍輝將燃煤火電機組發展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實現超超臨界參數工程設計,完成600攝氏度參數超超臨界機組及700攝氏度參數超超臨界機組工程設計。二是在獨立火電機組上采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新型火電技術集成,提高機組效率,使供電煤耗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三是根據火電技術發展情況,結合我國火電機組的實際,對制約我國火電技術發展的主要矛盾進行分析,對未來火電機組的位置、煤源、容量、技術經濟指標、環保指標進行預測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燃煤火電機組發展戰略。
龍輝認為,在圍繞煤炭基地建設電站群的趨勢下,我國燃煤火電機組將促進煤炭行業的發展。以內蒙古、陜西、新疆為代表的西部煤炭生產基地,除為部分電廠提供煤源外,更重要的功能是為未來形成的電站群提供燃料。
但同時,由于燃煤發電機組正在向環境相對脆弱的西部發展,碳排放量增加和水資源不足將成為制約我國火電機組發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節水需要消耗能源,如何在未來的燃煤火電機組設計中處理好這一矛盾,是十分重要的。
龍輝說,“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燃煤火電機組開工規模預計為3億千瓦,2015年火電裝機容量將達到9.33億千瓦。在燃煤火電機組裝機容量增加的過程中,碳排放總量會不斷增加,粉塵、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粉塵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問題可以通過國際上比較先進的技術解決,但由于碳捕捉和封存技術尚存不足,因而未來十年內,碳排放量增加將成為制約我國火電機組發展的最主要問題。
龍輝表示,一些相關新技術的應用,離不開煤與電兩個行業的聯合,如褐煤干燥技術的應用、缺水地區火電機組煤礦疏干水的利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