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以及之后一段時間,新能源將是中國發展重點之一。中國對新能源投資的低息政策正在將其國外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行業的景氣已經被嗅覺敏銳的投資者嗅到。但目前新能源發展已出現投資過熱的端倪,銀行方面要警惕其面臨的信貸風險。
一、新能源企業高歌猛進中的隱憂
低息貸款促產業發展
在全球同業難以獲得低成本政府貸款之際,中國新能源企業卻獲得了政府支持,其中多數是大型國有銀行提供的低息貸款。
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顯示,風力發電商龍源電力的貸款利率比人行的指標利率低10%。一位中資銀行人士也明確表示:“大多數風電場的業主都是國有電力企業。我們對國企的貸款是有10%的下浮!
據統計,中國風電開發的前七大省區中,共有風電企業92家,其中中央企業占總數的73%,裝機容量達81%。
相較外資政策性銀行和商行,中國國有銀行對電力企業的商貸不僅低息,而且節省了很多談判和獲得許可的時間,這對產業的促進作用是很明顯的。
低水平重復建設結惡果
新能源企業的快速發展,說明向優先發展的行業提供政府支持的融資的效用已被凸顯出來。低息融資在短期的確為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但是絕非保證產業持續增長的長久之計。
目前各地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但表面的繁榮卻難掩深層的隱憂:很多國內企業只花了大本錢建生產線,卻缺乏掌握核心技術的能力與人才,沒有品牌意識,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快就陷入了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開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之中,導致產業發展危機四伏。調查顯示,大多數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只占營業額的1%。其他行業也基本上是這個水平,甚至根本沒有自己的技術研發。
下面將分別闡述新能源行業的兩大重點——風機企業和電動車企業面臨的信貸風險和對策。
二、風機企業:明后兩年面臨大考
“十二五”期間,銀行需警惕相當一部分技術水平不過關的風機企業被淘汰。
建議轉向海外市場
風電增速放緩是今后一段時期的趨勢,必然會對風機制造業產生影響。因此,銀行對于風機制造企業增加生產線、擴大產能的貸款申請,應不予支持。同時,對于風機制造廠的建廠貸款也應給予較為嚴格的貸款條件?傊褪菧p小風機的貸款規模。
另外,銀行可以支持風機制造企業轉向國外和海上風電市場。目前風機產業已基本可以擺脫核心零配件依賴進口,有望成為整個裝備產業“標桿”,加上成本上的優勢,在海外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因此,銀行應支持積極進軍海外市場的風電設備企業。
民營受沖擊最大
對于明后年的風電大考,受沖擊最大的將是民營企業。目前國內風機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無論是機型還是價格的競爭都已經是白熱化,瘋狂的價格競爭更是削低了風機行業本已很低的利潤率。許多民營企業已經出現虧損的局面,甚至采取少虧錢的模式才能維持生存。
因此,銀行縮小風電設備的貸款規模的同時,建議更進一步縮小民營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貸款規模。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