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PERC電池市場占比達65%,首次超過常規鋁背場電池(AI-BSF)占據市場絕對主導地位。2019年普通電池市場占比約31.5%,較2018年的60%下降28.5個百分點。
PERC電池,即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技術,最早在1983年由太陽能教父馬丁格林提出。相比常規電池,PERC電池產線上只須增加兩道工藝,一道鍍膜鈍化,一道激光開槽,即可提高電池轉換率提高,性價比優勢凸顯,是業內可量產的重點高效技術。2014年前后,中國光伏制造廠商開始逐漸導入PERC高效電池生產線。
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的實施可謂是PERC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的最強助攻手。2015年在首批1GW大同領跑者基地項目中,單晶PERC組件占比21%,在新型組件占比中遙遙領先。到2017年第三批光伏領跑者計劃,PERC占比已高達65%。隨著PERC成本的不斷下降,其應用市場從領跑者項目逐步擴大至普通光伏項目。
縱觀當下,PERC已成為高效電池產線的標配技術。2019年,PERC飛速擴張,新上電池產線及舊產線技改均采用PERC技術,單晶PERC產能從年初的57GW增加到年底116GW,2020年有望達到188GW。
目前,單晶PERC電池的最高轉換效率為24.06%,量產效率可達22.5%,產線投資成本約30.3萬元/MW。未來5年,PERC電池仍將占據市場的主流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