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可再生能源目標約束臨近、光伏雙反以及最低限價政策的取消都促使了歐洲光伏大躍進。數據顯示,2019年歐洲光伏新增裝機16.7GW,同比去年的8.2GW增加104%,是歷年來增幅最大。歐洲市場如此分散的情況下,這次復興背后離不開歐洲的電價和市場交易政策。
電價補貼。歐洲的補貼模式體現在光伏收購電價上,首先是FiT固定電價,歐洲強制規定電網企業在一定期限內按照一定的電價收購光伏發電量,且固定電價標準隨著平價進程下調,在提升光伏發電比例的同時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目標的實現。
另外國家對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發電商予以度電補貼,即FiP溢價補貼,因此,光伏運營商獲得的電價是市場交易電價和FiP之和,大大提升了光伏運營商的積極性。另外針對于向用戶輸送電力的小型光伏項目實行凈計量電價,如有剩余電力也可向電網輸送,促進了戶用市場發展。
歐洲綠證政策。歐洲要求通過綠證交易滿足配額要求,發揮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達到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產品價格的目的,從而為光伏發電企業帶來額外收入。綠證使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和買方之間可以進行雙邊交易,可跨境,可與電力銷售相互獨立。此外,已經獲得FIT或FIP政策的電量被排除在綠證機制之外,由于綠證交易所受的限制較電力市場交易少,其市場一體化程度較高,并有利于形成可再生能源消費氛圍,發揮可再生能源綠色消費引領機制的作用。
PPA協議。該政策保障可再生能源售電方自行與購電方簽訂協議,確定購電價格、年限或購電量。在無補貼時代,PPA協議優勢凸顯。對于售電方,一方面運營商通過PPA明確售電價格,獲得穩定售電價格,對沖電力市場價格波動。另一方面,穩定的收益也促使項目更易獲得銀行貸款或低息資金。對于購電方,一方面可以逐步提升企業可再生能源供電比例,另一方面在電價波動的電力市場中,能夠在用電高峰鎖定固定電力價格,對沖電力市場價格波動。
由于PPA協議的推動,歐洲已經實現市場化電力交易機制。市場交易的基本規則是按照電力的邊際成本由低到高排序,邊際成本即每多發一度電的成本,由于邊際成本較低,因此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時,可以獲得更高的超額收益。有利于放大光伏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