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光伏裝機市場增長放緩,積極拼搶國際市場成為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必然選擇。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約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均超過2018年,創歷史新高。
然而,接連不斷的國際貿易壁壘卻讓光伏企業的“走出去”布滿荊棘。近期,法國、印度紛紛“發難”中國光伏。
法國:在光伏項目招標中,將碳足跡排放至列入競標制度。
據悉,法國能源監管委員會(CRE)在具體計算碳足跡排放量時,并未考慮中國多晶硅、硅錠及硅片生產基地大多位于四川、云南等以水電為主的區域事實,而是統一按照中國煤電比例計算。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分會秘書長張森分析,這樣對中國光伏企業核算的碳足跡排放值大大高于實際值,使得中國光伏產品在招標中喪失競爭力,基本被排斥在法國市場之外。
實際上,法國這項招標規則是從2011年遍開始實施的,但此前歐盟“雙反”,我國光伏產品難以進入法國市場,因此該規則影響不大。然而,隨著歐盟“雙反”結束,該規則對我國光伏企業的影響將日益凸顯。
雪上加霜的是,據張森透露,法國之外,歐盟多個國家正準備效仿法國制定光伏招標規則,這勢必將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造成很大沖擊。
印度:“型號和制造商已認可清單”認證
2月初,印度財政部發布法案,從2020年2月2日開始,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包括未封裝的、封裝的(制造嵌入組件中的)太陽能電池將基礎性關稅由0%增加至20%。
自2012年起,印度就頻繁針對中國光伏電池組件和各種材料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貿易保護調查,并推出ALMM認證。2月6日,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要求,2020年3月31日后印度所有公共部門的太陽能電站(包含招標與電力采購來源)只能采用經過ALMM認證的太陽能組件型號和制造商。據悉,注冊ALMM的成本很高,而且審核流程對于非本地企業復雜很多,甚至要求提供企業的核心商業機密,可能會讓企業難以接受。
隨著法國、印度甚至歐盟等國家在光伏產品上貿易壁壘繼續加高,將會大幅增加我國光伏出口企業負擔和產能成本,這也讓2020年中國光伏企業出口面臨更大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