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的電價將穩中有升。據參與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的人士表示,2015年我國的平均銷售電價將超過0.7元/千瓦時,2020年將突破0.8元/千瓦時,較之2009年0.53元/千瓦時的電價水平,分別提高了32.08%和50.94%。
目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牽頭編制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在獲得內部審議通過后,已于日前正式上報國家有關部門,為政府部門制定能源及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提供決策參考。知情人士稱,如果不出意外,這份研究報告的大部分內容都有望出現在政府部門編制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中。
在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中,電價調整思路和未來走勢是備受關注的熱點,它不僅決定了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決定了下游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的用電成本。
據了解,電力行業希望在“十二五”期間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理順電價機制和能源比價關系,使電價真正反映能源供應的合理成本、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引導電力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電價走勢方面,前述人士表示,要適當提高電價水平,通過價格杠桿來促進節能減排。根據規劃,到2015年,我國的平均銷售電價將超過0.7元/千瓦時,2020年將進一步超過0.8元/千瓦時。
此前,自2002年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的電價呈現基本穩定、逐年略有上升的特點。2003-2008年,國家先后六次對電價進行了調整,到2007年底,全國平均銷售電價為0.51元/千瓦時(未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
電監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主要電網企業的平均銷售電價為0.53元/千瓦時。其中,五大發電集團(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的平均上網電價為0.37元/千瓦時,主要電網企業平均輸配環節(不含線損)電價為0.13元/千瓦時。
電監會價格與財務監管部副主任黃少中曾在一篇論文中指出,我國電價總水平依然偏低,居民電價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工業電價接近世界中等水平,上網電價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最近幾年,我國煤價大幅上漲,但受到政府管制的電價上漲有限,很多發電企業負債率高企并陷入虧損,要求提高電價的呼聲較高。但在中電聯一位專家看來,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工業化初期,要滿足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電力的需求,需要電價水平充分考慮城鄉居民的承受能力。同時,要滿足國內經濟的發展,電力供應還應促進提升國內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