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現行政策、技術路線、國內情況、出口情況等方面入手,對俄羅斯核電情況做簡要的“截屏”分析,為我國的核電企業提供平行對比和規劃未來的素材。
1
現狀簡述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能生產國之一,2018年俄羅斯核電站總發電量為204.3TWH,占全國發電量的18.7%。
1954年俄羅斯、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建成發電的核電站是5MW的奧布寧斯克(О́бнинск)。
80年代中期俄羅斯已經有25座核反應堆投入運行,但其核工業卻由于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故、以及之后蘇聯解體造成的資金短缺而陷入了困境。1986年至1990年代中期,俄羅斯只啟用了一座核電站。90年代末,隨著向伊朗、中國和印度出口核反應堆,俄羅斯停滯的國內建設計劃得以慢慢恢復。
根據最新的俄羅斯聯邦發展戰略(FTP - Federal Target Program),預計到2030年核能在俄羅斯電力供應中的份額將達到25-30%,2050年將達到45-50%,到21世紀末將達到70-80%。
FTP的實施也加速推動了俄羅斯成為快中子反應堆技術的世界領先者,以其“突破(Proryv)”項目作為驅動,將在2020-2030年間建造新型的商業化快中子反應堆。目標是實現核燃料的封閉循環、在核能發電過程中不再產生放射性核廢料。
俄羅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完全不支持那些“表面上政治正確的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的國家,整體國家戰略就是毫無顧慮、坦蕩蕩地優先發展核電。
2
技術路線
· 輕水冷卻石墨反應堆(LWGR:俄羅斯獨有的老式反應堆、部分已退役):
o EGP-6(小型石墨慢化沸水堆,用于熱電聯產)
o AMB-100和AMB-200
o RBMK-1000(切爾諾貝利同款)
· 壓水堆(VVER:Water-Water Energetic Reactor直譯為水-水高能反應堆):
o 早期VVER-440/V-230和V-213
o 第二代VVER-1000/V-320(AES-92/AES-91):設計壽命30年、多數申請延壽并以104%功率運行,使用TVS-2M改進型燃料可提高到107%
o 第三代VVER-1200 /AES-2006/MIR-1200:VVER-1000的改進型壓水堆、裝機容量1200 MW、非能動、標準化建設、使用壽命提高到60年,優化堆型為VVER-TOI
· 快中子反應堆:
o BN-600、BN-800和BN1200 分別為SFR(鈉冷快堆)或FBR(快中子增殖堆)
o Brest-OD-300鉛冷快堆
o SVBR-100鉛鉍冷卻快堆
3
國內裝機
截止到2018年12月,俄羅斯核反應堆總裝機容量為31.3GW。其中13座LWGR裝機容量約為9.3 GW,20座VVER裝機容量約為20.6GW,兩座快堆裝機容量為1. 4GW。俄羅斯國家核電(ROSATOM)總部設在莫斯科,全球員工超過25萬人,是俄羅斯唯一一家運營核電站的公用事業公司。
2017年初ROSATOM首席執行官表示,政府將在2020年徹底結束國家對新建核電站的支持,也就是說ROSATOM必須開始學會自己賺錢,主要通過在國際市場上競標商業核電項目。
\
4
海外出口
核電技術出口是俄羅斯的國家戰略,由外交部親自負責在國外推廣俄式核技術,包括在各地俄國大使館建立ROSATOM海外代表處。ROSATOM在2016年初表示,俄羅斯每投資1盧布用于在海外建設核電站,其GDP就能獲得2盧布的回報。
俄羅斯原子能技術出口公司(ASE)已成功在海外完成三個反應堆建設項目,全部為VVER-1000機組,包括中國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站的2臺VVER-1000/V320型機組。
2018年6月,中國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簽署合同,雙方將合作建設田灣7、8號及徐大堡3、4號機組,共4臺VVER-1200型三代核電機組,兩份合同總價36. 2億美元。俄方負責核島設計,參與儀控、電氣等系統的聯合設計,負責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循環管道、主泵、堆芯熔融物捕集器等14項核島主設備以及部分輔助設備的供貨。中方負責電廠總平面規劃、常規島和BOP設計。
ROSATOM表示,公司已在13個國家有了34個核電訂單,每座約50億美元,并正在就更多核反應堆進行談判,所有出口訂單的總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
俄羅斯作為自上世紀50年代初第一批民用化核能的國家,走過二十多年的鼎盛建設高潮、在1986年背負了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核事故、經歷了榮耀祖國的痛苦分裂、承受了長期的經濟低迷與動蕩、重整旗鼓走向國際自由市場競爭、篳路藍縷直至今日。
面對中國“一帶一路”兩大名片之一的核電出口,俄國人既是伙伴又是對手。希望“中華龍”可以借鑒“俄國熊”的成功經驗:整合資源、消除內耗、同舟共濟、一致對外。
參考資料:
www.world-nuclear.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