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EEFA(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近日發布印度關稅分析報告。和近期出臺的美國光伏關稅中期復審報告的結論相似,印度關稅分析報告認為從2018年7月起為保護國內太陽能制造業而征收的為期兩年的貿易進口稅已證明是適得其反和破壞性的。
圖1:報告對保障關稅的分析結論
報告指出,現行的光伏貿易保障關稅不僅沒有減少進口,也未能顯著提升光伏電池的印度制造競爭性。反而由于保障性關稅增加了額外的成本,以及延遲實施帶來的混亂等因素嚴重放慢了印度的光伏安裝速度。
圖2:從2014年起印度進口的光伏電池數量
印度是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和電力傳輸市場之一,但TestPV一直認為,印度神一般的政策變化和實施政策愿景的能力總是相矛盾的:一方面印度希望通過保障政策來提升本土的能力,另一方面卻是骨感的現實。
如:為了提升印度本土的光伏檢測和認證能力,印度出臺BIS強制注冊規定要求所有進口光伏產品都需要通過印度本土實驗室的檢測認證,但兩年多時間中,印度遲遲不能擁有本土檢測能力,導致BIS強制注冊規定七度延遲。
如:為了提升光伏產品的印度制造能力,印度已實施了光伏雙反、光伏關稅、材料關稅等一系列保障性措施,但由于缺乏產品產業鏈的綜合技術,印度至今只是增加了一些組件制造產能,其制造成本卻被設備、原材料的關稅推高。
報告作者IEEFA能源金融研究主管Tim Buckley指出,印度近年來的一些政策立場削弱了印度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增長。
報告確定了當前抑制印度可再生能源增長的許多政策,包括在2017年征收太陽能電池和組件貿易稅,印度政府正尋求將其延長至2020年以后。一些印度本土的光伏設備制造商強烈建議延長電池和組件的關稅,希望通過印度本土制造來增加對印度本土光伏設備采購。
但在IEEFA在報告中建議印度政府“不要向容易但適得其反的人‘屈服’”。在IEEFA看來,中國更便宜的光伏組件是印度能源轉型的禮物,印度必須找到創新的方式支持太陽能制造業。印度所實施的關稅對印度光伏產業是適得其反和破壞性的,提高進口組件的價格可以提高印度本土太陽能電池的競爭力,但要讓印度本土制造騰飛,對光伏產品應征收更合理的光伏關稅上限。
TestPV認為,IEEFA已認識到中國光伏產業是全球“技術學習曲線”的領導者,光伏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印度的制造投資如果不能跟上技術進步的節奏,很有可能變成一場空的浪費,而印度整體產業鏈的配套能力讓這種浪費發生的可能性變得更大。
貿易稅等政策的不確定性一直是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嚴重障礙之一?稍偕茉撮_發商在等待中央政府和州政府協商并精簡其流程時遇到延誤和成本超支,危及項目經濟,并阻礙了進一步的投資。報告建議,“通過一些政策調整,印度可能會回到實現其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30年實現450吉瓦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