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隨著平價時代的臨近,民營企業在充分的競爭之中逐漸優勝劣汰,呈現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二三線企業經營艱難,逐漸被市場淘汰,頭部企業卻擴產頻頻,訂單不斷,前景一片陽光,與資本市場秋波頻傳,主流投資機構愛慕有加。
筆者選取相對權威機構,對目前產業內的部分龍頭企業未來兩年的營收及凈利預估情況作了匯總整理如下:
愛旭科技:預期未來兩年增長最快的公司
愛旭科技18年的凈利潤只有3.45億,19年的業績預告是5.54億-6.22億,同比上漲60%-80.26%,成長速度極快,根據華金證券的預測,愛旭科技在2020年和2021年的凈利潤為12.38億和20.5億,幾乎每一年較之前一年都是接近翻倍的幾何增速。
愛旭科技飛速成長的秘密在于技術迭代紅利的收割,早在2017年,愛旭科技最早在業內利用管式PERC技術量產PERC電池,2018年通過技改產線將產線全部升級為單晶PERC,眼光卓越,2019年后PERC產能釋放,公司業績自然水漲船高,目前,愛旭在手訂單充足,2020年在手訂單已達7.13GW,2021年在手訂單7.27GW。19年底,公司PERC電池產能將達到9.2GW,根據公司規劃,2020和2021其產能將達到22GW和23GW。
由于PERC電池投資金額相對較大,除通威、隆基、晶科等頭部競爭對手之外,中小電池廠2020年實際產能投放很可能低于預期,供需結構良好,而2020年以后,硅片的國產化程度必將進一步提高,價格很有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降價,讓利下游電池片企業。
作為業內全PERC產線的頭部電池片企業,愛旭科技掌握PERC電池的核心技術,是PERC電池的技術引領者之一,公司在2015年起就提前進行專利布局,現擁有300多項相關專利技術,此外,由于愛旭的產能幾乎全部新建,其非硅成本也相對更低于同行,1月10日,公司義烏基地首發210高效電池,宣布5GW210電池正式量產,也有望喝到210的頭一口湯。
潛在風險:相關研報均發表于通威擴產之前,未來雙寡頭的競爭也許會更加激烈。
隆基:穩坐行業龍頭的盈利之王
未來兩年行業的盈利之王依舊是隆基,18年隆基凈利潤25.58億,19年預期就高達50-53億,同比上漲95.47%-107.19%,根據上海證券的預測,隆基在未來兩年凈利潤分別為64.66億和78.98億,仍將穩坐光伏行業的盈利王。然而可以明顯看到,公司目前的盈利上漲速度在放緩,硅片的暴利收割期已過。
根據隆基的公開信息測算,隆基未來三年內的在手長訂單已經鎖定了130.5億片,根據上海證券的測算,隆基19年硅片出貨量為47億片,也就是說,隆基目前的在手訂單已經是19年出貨量的277.66%!
但是,隨著隆基產能的擴張,供需關系的改變,硅片的價格不可避免的將出現下滑,根據隆基官網公布的信息,1月21日其P型M6硅片售價為3.47元,而根據隆基與通威簽訂的最新48億片超大訂單,其單價預估僅為2.7元。
招商國際測算,19年隆基M6硅片的出貨占比為10%,2020年將提升至40%,其中一半將供應公司內部生產,其溢價將在2020年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硅片下半年將出現供應過剩,隆基的硅片毛利率將下降至25.1%。
通威股份:光伏領域的又一巨無霸即將崛起
2月11日,通威發布公告,將建設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2023年將實現80-100GW。
截至目前,通威股份尚未公布2019年業績預告,上海證券預估其凈利潤為27億,華創證券預估27.6億,華金證券預估27.36億,相差不大,而2020年和2021年,上海證券給出的預測分別為38.14億和58.12億,成長速度相對于其巨大的體量而言可稱極快,且在營收上與隆基也是不相伯仲。
通威未來兩年的高速增長邏輯有三:
一是依托于公司傳統農業發展的漁光一體協同發展目前推廣順利,盈利穩定。公司是水產飼料龍頭企業,市占率達12%-15%,漁光一體項目中,每畝池塘利潤可提升5-10倍,未來市場空間巨大,依托養殖資源,未來兩年漁光一體電站將進一步加速發展。
二是公司生產的硅料成本優勢顯著,目前公司產能8萬噸,位居全球第二,其新增產能的生產成本僅為4萬元/噸,在手訂單充裕,與隆基和中環均有超長訂單。長期規劃產能22-29萬噸,單晶比例達85%,通過不斷技改,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五代永祥法”,生產成本降價空間巨大,根據公司最新的公告,未來新增產能的成本目標為3-4萬元/噸,遠低于同行。目前,外資正在加速退出硅料行業,通威硅料的市占率必將進一步上升。
三是公司電池片業務行穩致遠,產量與出貨量均為全球第一,且延續了公司在飼料與硅料產品上的核心競爭力:成本優勢顯著。公司成本控制卓越,非硅成本不斷下降,盈利水平高于同行平均水平,客戶結構優異,全球前十組件廠商均與其綁定,且布局HIT,公司內部已經有HIT試線,規模達400MW,可繼續保持公司龍頭地位。
東方日升坐穩龍頭,晶澳科技借殼再揚帆
整個2019年,組件企業增速頗為夸張,東方日升和成功借殼上市的晶澳科技增速極快,東方日升2018年的凈利潤是2.32億,19年的業績預告就高達9.70-10.38億,同比增長317.44%-346.70%,晶澳科技18年凈利潤0.049億,19年預計9.4億-12.9億,同比增長18992.88%-26101.94%,其增速之快在光伏產業中一騎絕塵,甚至在整個中國產經中也是佼佼者。
根據華創證券的預測,東方日升在2020和2021兩年里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將繼續保持相對高速增長,分別達到10.92億和12.91億。東吳證券則預測晶澳科技未來兩年凈利可達14.5億和18.94億,二者頗多相似,均以海外出口作為業績支撐。
2019年東方日升組件的海外出口5GW,總出貨7GW以上,已步入組件企業的第一梯隊,目前擁有產能11GW,且已形成5GW的PERC電池產線,2020年將繼續擴產3GW210組件產能,有可能喝到組件端的210頭湯,依托于公司多年打造的海外渠道,主營業務有望再上臺階。
晶澳的依托則是其垂直一體化的布局和海外渠道壁壘,目前,晶澳除產業鏈最上游的硅料,已實現全覆蓋,從硅棒到組件基本可以自給,且產能利用率極高,擁有更低廉的生產成本。且多年來深耕海外市場,產品覆蓋50多個國家,在越南和馬來西亞均有GW級產能基地,在低溢價的組件產業已經建立了品牌護城河,隨著海外市場需求進一步,業績有望迎來高速增長。
東方日升則是業內最積極布局新興技術的企業之一,在2019年前三季度中,公司研發支出高達5.19億,同比大增318.55%,推動一期500MW異質結電池電池基地建設,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投產,搶占新技術先機。
陽光電源發力光儲結合,有望成為能源革命推動者,未來兩年或迎業績爆發
陽光電源的業績增長相對平穩,18年凈利潤8.1億,19年凈利潤8.5-9.31億,同比增長5%-15%,在這張優質潛力企業圖表中增長速度相對靠后,但根據華創證券預測,其未來兩年凈利將達13.51和17.17,實現大幅度上漲,其核心邏輯為:市場上普遍還將陽光電源僅看做光伏行業制造商,而公司或將成為全球儲能系統龍頭以及國內規模最大的運維平臺。
陽光電源是國內逆變器無爭議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其儲能業務飛速擴張,也和逆變器一樣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上的一流供應商,截止目前,累計完成全球儲能項目超900個,覆蓋所有儲能應用場景且均安全高效運行。19年陽光電源依托1500V技術大手筆布局電站集成,合計獲得光伏電站項目2.67GW,是未來最有可能在光儲結合領域打破技術壁壘的企業甚至沒有之一。
同時,除光儲結合外,陽光電源isolar運維服務已為公司打開光伏新盈利模式,依靠逆變器和電站集成的業務優勢,業務的聯動效應顯著,有望助力公司成為新能源領域的平臺型公司。
傳統的主營業務逆變器將作為公司所有業務的基礎,風電、光伏EPC作為未來業績支撐、運維服務開源添花、靜待儲能業務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