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未能阻止國內光伏電池制造商的衰落,也不足以擊敗中國光伏制造軍團。
2018年起,2018條款正式頒布,對進口電池和光伏組件進行配額限制及征收關稅。美國國際貿易組織(USITC)研究了對進口產品設置201貿易壁壘的前后美國晶硅太陽能制造的變化,數據發現,美國市場的光伏電池進口量仍出現“大幅增長”,而包含美國制造的電池組件的收入卻出現“大幅下降”。
于上周五發布的調查發現,2018年至2019年期間,國內光伏電池制造商的就業人數和凈銷售額均有所增長,扭轉了2016-2018年這兩個領域的下滑趨勢。
而除此之外,美國201關稅對于美國電池制造商的影響是暗淡的。盡管受到了進口壁壘的保護,但松下的人證實,已與2019年USITC與他們取得聯系之前,就已經關閉了電池制造業務。
USITC稱,盡管推出了201關稅政策,美國電池制造商的總損失卻仍在繼續堆積。在2016-2019年期間,電池生產商的產能和產量都出現了下降,所有電池制造商都沒有雙面電池生產情況,出貨量不僅出現了下降,且大部分都流向了國外。
USITC撰寫這份報告的人Kearns表示,美國電池生產商的低迷可能與美國設定的電池進口年度進口配額(2.5GW)比USITC建議的1GW更大的原因有關。與此同時,他還表示,為緩解美國晶硅生產制造商有關進口的激增確實有必要采取這些保障措施,但實際上,還應該認識到,這其實是市場化的資本主義與國家資本主義之間的沖突。
該調查還顯示,201關稅的實施雖沒能阻止國內電池制造業的衰落,卻著實推動了國內組件生態的“顯著擴展和投資”。
與電池制造商不同的是,組件制造商2018年至2019年產能明顯增長,根據USITC的調查,這一增長是由韓華、晶科以及LG聯合推動的。2019年,韓華1.7GW組件工廠在喬治亞州啟動,晶科400MW光伏組件工廠在佛洛里達州啟動。
組件制造商的復蘇點燃了財務的表現,多數企業銷售額明顯反彈,運營虧損大幅削減。韓華在新工廠的助力下,全年出貨量快速增長。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對USITC的調查表示認同,即對進口光伏產品征收關稅推動了美國國內產業的更高投資。不過,SEIA依舊堅持此前的主張,即樹立進口壁壘對于國內產業是有害的,增加關稅負擔絕不是促進美國制造的正確答案,應予以淘汰。
USITC還注意到201關稅對于光伏產品價格的影響,調查發現,進口關稅實施中,光伏電池組件價格在持續下降,采取關稅前的價格和關稅后的價格保持不變,但實際上仍高于沒有課以關稅的價格。
2019年雙面組件是否豁免201關稅幾經波折,最終確定繼續對雙面組件進口免征關稅。對雙面組件的”法外開恩“,使雙面組件成為所有豁免的類型中唯一仍在進口的產品。
總結這一調查的最終結論,即征收關稅對于光伏電池制造業和組件制造業的效果明顯不同,美國電池制造沒有改善,不過組件制造業卻得到了扶持,風生水起。Kearns還表示,中國光伏工廠占據主導和上風是國家對該產業進行巨額投資的結果。他想知道,如果美國效仿中國的做法,是否能取得類似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