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先進戰機的以色列,其如同中東地區的“轟炸機”,以色列曾多次通過空襲,試圖威懾“敵軍”,但敵軍對以色列的憎恨,根本不受以色列的威懾約束。2月初,一條以色列的油氣管道,被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直接炸斷。
雖然以色列才是此次襲擊事件的“受害者”,但網絡上卻并未出現同情以色列的字眼,清一色全是對以色列的指責,以色列在網絡上的風評如此差,其中原因,想必以色列一定很清楚。
遭遇武裝分子襲擊后,以色列軍方立刻宣布全軍進入戰備狀態,隨后以色列還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規模較大的聯合演習。看來以色列下定決心,要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對抗到底。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一直存在矛盾,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曾多次通過發射火箭彈的方式,襲擊以色列本土目標,而以色列也通過出動戰機的方式,空襲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目標。在此次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偷襲以色列油氣管道之前,以色列剛結束對巴勒斯坦的轟炸。
因此此次偷襲事件,可以看作巴勒斯坦武裝的報復。而遇襲后,以色列開展海陸空三軍演習的行動,同樣拉開了報復序幕。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同樣與伊朗存在聯系,目前以色列與伊朗的關系極差,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對以色列的打擊,能夠進一步減少伊朗的外部壓力,因此以色列認為,伊朗為巴勒斯坦武裝組織襲擊事件,提供了包括各種火箭彈等物資。
在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中,美國也扮演了一個角色,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舉動,導致伊朗加快了核計劃進程,伊朗的核計劃,對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中東國家造成了威脅,并且以色列與美國關系較好,因此以色列才會多次轟炸在敘利亞的伊朗目標,一旦伊朗強大起來,以色列或將成為第一個報復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