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全國多地迎來節后首批“復工潮”。在嚴峻的防疫壓力之下,不少企業面臨著安全、生存等多重考驗。
而近日,通威太陽能成都生產基地全面復工的消息登上了央視新聞,成為疫情防控的企業樣板。
除通威外,2月10日,協鑫、錦浪科技、固德威等光伏企業實現首日復工,光伏企業正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
通威太陽能復產做了什么?
實際上,通威太陽能在2月4日就已全面復產,目前已經平穩運行一周。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通威太陽能成都生產基地擁有4000余名員工,防疫難度高。
為確保員工在安全的情況下恢復生產,通威太陽能進行了嚴格的排查和防護措施,主要包括年前對所有員工進行摸查,對返崗員工的路程、人員接觸史、健康狀況等進行逐一的嚴格排查。
4000余名員工中,共有3290名員工允許返崗,返崗率為80%。
復工后企業大門口、車間、宿舍等處均安排了體溫檢測,廠區內實行嚴格的通風消毒措施,車間內員工相互接觸距離保持一米以上,通過取消面對面早晚會等形式,減少人員的大面積聚集。
此外,通威太陽能還改造了車間內的空調系統,確保空氣的實時流通等。
另外,公司還安排專人對員工的宿舍、班車進行消毒,從食、住、行等多角度全方面做好防疫工作。
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卻能有力保障員工的安全和企業的穩定運行。
對于此次疫情是否會影響企業的產能,通威太陽能成都基地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受益于自動化等設備的進步及企業的嚴格防范、員工的大力配合,公司的產能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數據顯示,2019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總產能達20GW,連續四年居全球太陽能電池企業出貨量首位。預計2020年通威太陽能產能規模有望超過30GW,進一步奠定了其在全球電池片行業的龍頭地位。
目前,通威太陽能成都生產基地已安全生產一周,其樣板式的復工為其他光伏制造企業恢復生產提供了良好的企業借鑒。
目前,國內重點光伏企業多分布在浙江、江蘇一帶。根據江蘇省2月9日發布的最新公告,企業在有效落實各項防控要求的基礎上,均應予以復工,因此做好防疫工作無疑是企業復工的首要任務。
據報道,目前不少光伏企業都在2月10日恢復了生產,復工情況較為樂觀。晶科、東方日升、隆基、天合太陽能等龍頭企業均保持了較高的產能利用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疫情對第一季度光伏制造行業帶來的沖擊。
此外,與光伏系統密切相關的國家電網也于近期出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復產后,光伏行業有哪些影響?
疫情之下,企業復工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其中最難的還是人員短缺的問題。部分員工無法回到工作地,回城后還需進行兩周的自我隔離,復工難成為了光伏制造企業的難題。
此前有相關機構預期,受此影響,光伏制造商的開工率爬坡緩慢。預計到二月底,大部分一線廠家的開工率將保持在四到八成之間。
通威太陽能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之所以全面復產是因為員工多是本地居民,春節期間所有高純晶硅業務并未停工。2月4日復產的太陽能電池片業務也基本不受影響。
光伏巨頭企業協鑫集團、隆基股份等則表示,盡管產能會受一些影響,但第一季度是光伏行業的淡季,隨著企業的逐漸復工,這種影響將很快被消化。
從目前各企業的表現而言,處于第一梯隊的光伏制造企業并未因疫情而造成過度的恐慌,部分企業停工對業績的影響十分有限,但對于一些原本競爭力較弱的小型企業而言,停工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
此外,光伏制造行業的各個領域影響也有所不同。在單晶領域,受物流原材料企業庫存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單晶硅片或將出現短期的供應短缺狀況,價格也將出現一波小幅上漲;
太陽能電池片環節目前總體開工率較高,預計此次影響較少,價格基本會出現平穩趨勢;
受影響最大的是組件環節,國內光伏組件多集中在浙江、江蘇一帶,總體開工率不高,加上原材料等短缺的問題,將對一季度組件產能造成一定的沖擊,預計短期內組件價格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
但是總體來說,疫情對光伏制造行業造成的影響有限,隨著企業的復工復產,今年的光伏行業將會逐漸邁向正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