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能源財經 >> 正文
華能新能源將從港股退市 回歸A股指日可待
來源:能見Eknower 時間:2020/2/10 17:34:12 用手機瀏覽

歷時半年之久的華能集團旗下新能源上市公司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能新能源,00958.HK)私有化之路宣告完成。

相關閱讀:華能新能源私有化條件達成、擬2月24日退市! 

不止于“以退為進”!進擊的華能之華能新能源將退市 一場風電業務大整合漸近

2020年2月5日,華能新能源私有化全部條件均已獲達成,本次H股收購要約已于所有方面宣布成為無條件。6日,香港財資公司在境外完成華能新能源私有化項目首筆股權收購資金的支付。華能新能源將于2020年2月24日下午4時起自香港聯交所退市。

華能新能源作為全國第二大風電運營商,主營業務是風電,裝機量僅次于龍源電力(00916.HK)。2019年上半年,由于華能新能源發電量上升和開支占比下降,其業績表現領先于同業風電運營商,實現營收71.4億元,凈利潤31.5億元,以44.13%的凈利率成為五大發電集團旗下所有上市公司中凈利率最高的企業。

2019年9月2日,華能新能源復牌并披露私有化計劃。華能新能源表示,華能集團正在考慮就該公司所有H股股份作出有條件自愿現金全面收購要約。

華能集團是國資委直轄央企,若在資本市場大規模私有化上市子公司,必須要經過主管部門的批準,并符合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全部條件。

如今半年過去了,華能新能源私有化全部條件均已獲達成,并創下多項紀錄:2018年香港證監會收購守則新政以來首個成功的私有化全面要約(超過90%的接納率)、香港上市能源行業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私有化交易(以交易企業價值計)、香港上市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央企/國企私有化交易(以交易企業價值計)、亞洲可再生能源行業近三年最大的并購交易(以交易企業價值計)。

1

為什么要私有化?

華能新能源前身為成立于2002年11月的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國企在香港上市的傳統由來已久。1992年4月,朱榕基總理在北京接見時任香港聯交所主席李業廣,談到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問題,朱總理當即表示:選擇十家左右國有企業到香港上市。一年后,中港簽訂監管合作備忘錄,隨后第一家內地企業——青島啤酒在港掛牌上市,至此,拉開了中國企業赴港上市的序幕。

國內A股屬于比較封閉的市場,IPO時收時放,排隊上市的企業眾多,上市過程時間過長,不能盡快獲得市場融資。港股是比較開放的市場,兼容來自國際市場各方面的投資者。

當國內資本不是很充足的時候,企業發展更需要借助外資發展,而中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在香港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比較受外資的追捧,選擇在H股上市,可以保證上市初期的穩定性和募資的順利實現,這也是華能新能源當初在H股上市的原因所在。

近幾年,新能源已成為華能集團盈利的重要貢獻點。2014-2018年,華能新能源的凈利潤分別為11.2億元、18.6億元、26.6億元、30.1億元、30.9億元,年均增長率超35%。

特別是2018年底,原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舒印彪調任華能集團后,他在2019年華能集團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實現兩個突破”,其中一項便是提高清潔能源比重。華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擴張開始大幅提速。

舒印彪“掌舵”華能一年來,在發展新能源方面堅定清晰。風光齊發力,動輒便甩出千億大投資的布局。華能新能源的戰略地位變得尤為重要。

1月11日,華能集團二屆一次職工代表大會暨2020年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華能集團在會上宣布新能源發展創歷史最好水平,2019年全年新增裝機502萬千瓦,是上年的四倍。項目核準(備案)、開工、投產均創歷史新高,華能集團低碳清潔能源總裝機超過6100萬千瓦。

盡管華能新能源業績表現突出,但由于電價下調和補貼欠款拖累等政策性風險,港股風電板塊資產價值被嚴重低估,華能新能源在過去一年中估值一直在0.6-0.7倍市凈率徘徊,融資能力非常受限。

以兩地上市的風電龍頭公司金風科技為例,A股上市公司金風科技(002202.SZ)的市凈率差不多是港股上市公司金風科技(02208.HK)的兩倍。

于是,私有化從港交所退市,就自然成了擺在華能新能源面前的出路。

2

是否會回歸A股?

私有化,是指控股股東通過收購上市公司在市場流通的股份令其退市,上市公司不再是公眾公司,而成為“私有”公司。

華能新能源表示,公司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新能源發電業務更好發展,需要一個更大的資本運作平臺,私有化將代表國企改革的一種可借鑒方式。

華能新能源順利私有化后,接下來就要面對是否回歸A股的問題了。若能回歸A股,華能新能源將是五大發電集團旗下新能源上市公司中第一家回歸A股的。

能見認為,華能新能源考慮的不是回不回A股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回A股。

實際上,通過在境外或者香港上市,然后回歸A股的情況并不少見,也不失為一種成功的資本運作方式。如濰柴動力通過戰略吸收合并湘火炬,于2006年9月實現了濰柴動力A股上市發行,開創了內地、香港兩地上市公司合并的先例,被譽為中國資本市場全流通條件下最富創新價值的第一并購案例。廣汽集團也曾通過吸收合并廣汽長豐,借殼成功登陸A股市場。

華能集團表示,此次華能新能源的私有化,將有助于華能集團及華能新能源的業務整合,助力華能集團在支持華能新能源未來業務發展方面更具靈活性及效率,并且承受從市場競爭、宏觀環境及行業規管的角度下任何潛在的不確定性。

華能集團在去年初提出了“進一步提高公司清潔能源比重”的目標,私有化有助于集團免于面臨上市時面對的壓力,統籌發展新能源,完成巡視組給出的優化能源結構整改要求。另外,私有化有助于解決集團旗下公司同業競爭問題。

華能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中并不是只有華能新能源從事新能源業務,以華能國際(600011.SH)為例,今年3月華能國際發布公告稱,2019年計劃投資239.54億元做風電,而2018年公司風電資本支出僅僅為70.37億元,同比增長2.4倍。

華能集團為了統籌發展新能源,避免同業競爭,很有可能將華能國際風電業務剝離,與華能新能源合并打包在A股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維斯塔斯:將于下周在中國重新啟動供應鏈
華能新能源二月發電量公布 風電同期增長27.7%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