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大雪壓塌蔬菜大棚

山東罕見大旱農田干裂
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山東、河南、河北等9省市連續三四個月滴雨未下。山東總體上已出現60年一遇旱情。
自2010年10月25日至今,北京已經超過90天沒有出現有效降水,創30年來春節前后最長時間無降水量紀錄。
江蘇北方也出現了天氣干旱,去年12月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區2.1~1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9成,今年至今,淮北沒有出現雨雪天氣。而今年直到1月20日,南京出現了兩次過程性降雪,對緩解干燥和凈化空氣起了很大作用。
是什么原因造成南北天氣迥然不同?記者昨采訪了中國氣象局多位專家。
記者:為何兩種迥然不同的極端天氣在我國同時上演,這樣的天氣是否異常?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張培群:正如大家所想,這是氣候異常在作祟。造成天氣氣候異常的原因很復雜,但最直接的起因還是大氣環流異常。南方低溫雨雪和華北黃淮的氣象干旱也是如此。
我們分析,2010年11月中下旬,北半球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發生明顯調整,使得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更為頻繁和猛烈,為這兩種天氣創造了條件。
記者:本是同“因”生,為何“南凍北旱”兩不同?
張培群:天氣變化取決于大氣的運動,大氣運動影響的區域有可能發生相應的天氣過程,這有點像連鎖反應。比如,現在有一股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在西北地區可能帶來大風降溫天氣,路過中東部地區時如果遇上暖濕氣流,就有可能形成降雨,具體到每個極端天氣事件有其獨特的原因。
同樣是受到大氣環流調整的影響。在南方地區,從孟加拉灣過來的西南暖濕氣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條件,冷暖交匯形成雨雪。而副熱帶高壓的異常阻擋南方的暖濕氣流北上,華北、黃淮等地在冷空氣入侵時受到西北氣流控制,比較干燥,水汽條件很差,導致干旱少雨。這如同一塊干毛巾,無論使多大勁,都擰不出水來。
世界氣象組織官員25日說,中國近來發生的“南凍北旱”現象可能與全球變暖關,其強度可能在今后4個月逐漸減弱。
世界氣象組織官員奧馬爾·巴杜爾當天在日內瓦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去年10月以來逐漸增強的拉尼娜現象引發部分地區氣溫異常,中國南方并非唯一遭受雨雪冰凍天氣影響的地區,去年12月至今,同樣位于太平洋西部的日本也受到嚴寒侵襲,氣溫持續偏低。巴杜爾指出,亞洲地區的氣候異,F象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自1970年以來,全球出現氣候變暖趨勢。從1900年到2007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7攝氏度,南北極地區和歐洲溫帶地區都明顯變暖。
深入專題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