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氣候談判各國對《京都議定書》承諾何去何從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1/1/26 18:43:28 用手機瀏覽

  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坎昆氣候變化階段性談判雖已塵埃落定,但最為核心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談判遠未結束,能否簽署正式國際公約最終的懸念留給了2011年的南非德班會議,在坎昆會議的兩軌制談判之下,《京都議定書》的未來成為最大疑問。

  坎昆會議的創意之處在于建立了新的機制,例如,《坎昆協議》建立了一個新的氣候基金、一個新的技術機制,以及一個氣候變化適應框架,并且還為“三可”核查(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簡稱MRV)和國際磋商與分析(ICA)規定了進程,這些成就是持續了將近3年激烈談判的產物。然而對于這些新機制,在2011年需要填補的恐怕更多,德班會議是否能夠成功在南非舉行,將取決于在未來11個月內這些新的機制發展的進程。

  實際上,國際組織紛紛對《京都議定書》第二個承諾期的前景表示悲觀。雖然各方目前勉強同意繼續會談,然而日本、俄羅斯和加拿大都相當堅決地表示,拒絕對《京都議定書》做出進一步的承諾期。

  當然從另一角度而言,坎昆會議也發生了積極的轉變,從側重于“負擔分攤”到首談低碳機會。其中一個重要和積極的發展,就是在《坎昆協議》中,首次提到了“可持續增長機會”以及“從一種范式,向一個低碳社會轉移”的語句。
   
  美國
  
  在氣候組織美國高級政策經理聚斯卡看來,“美國得到了它想從《坎昆協議》所要的內容,這其中包括在所有主要問題上取得相稱的進展,中國愿意參加國際磋商和分析,并朝著更正式的‘承諾和審查’方向轉移,基本上都是屬于《哥本哈根協議》的內容!痹谶@些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美國也將被迫解決另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今后的會議上就減排目標和資金援助問題做出承諾。聚斯卡表示。因為如果沒有碳稅法案,很難講美國能對這個長期的全球綠色基金貢獻多少。迄今為止,美國已經從聯邦預算中對聯合國下的快速啟動資金貢獻了17億美元,不過由于目前新一屆的國會預計將削減預算,這些籌資的未來也令人拿不準。聚斯卡也認為,各國在坎昆所表現出的合作意愿,為在技術、森林和適應等方面開辟全新范圍合作的可能性。

  中國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對記者表示,中方在坎昆沒有得到所有希望得到的。這其中就包括明確的答復有關《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問題、資金來源、主要工業化國家的承諾方面的問題等等。此次坎昆會議正如一位西方記者所描述的,中國代表們“非常低調,但非常積極和建設性”。中國代表團則發揮了更多的合作和建設性作用。吳昌華表示,中國在2011年的談判期間將繼續捍衛自己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權利,并堅持基本原則。

  歐盟

  氣候組織歐洲項目負責人盧卡斯·巴斯認為,對于歐盟而言,坎昆會議的結果,體現了27個成員國的希望。不過在坎昆會議之前,歐盟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方面的承諾要清晰得多,巴斯表示,這種承諾也并不是附有條件的。坎昆會議的結果是否能夠推動歐盟將接下來十年的減排目標從20%提高到30%。巴斯認為,目前看來,其他發達國家不太可能有提高減排目標,最終和歐盟的舉動有可比性的相似舉動。據中國節能產業網了解,歐洲議會再次要求歐盟理事將未來十年減排目標在2011年2月4日的能源問題首腦會議上增至30%,以確保歐洲經濟競爭力。巴斯表示,雖然一些著名的歐盟氣候的部長都表示,坎昆結果使30%的目標有了可能性,然而其他重要的歐盟成員國(如意大利和波蘭)仍然需要被說服。由于進入了匈牙利擔任輪值主席國時期,大家預期提高減排目標可能性不太高。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坎昆會議可能意味著,歐洲公司會對低碳投資的回報稍微放心了。巴斯表示,2011年12月歐盟的排放配額上升達1.8%,達到15.17歐元/噸。但坎昆協議本身不會促進邁向低碳經濟的巨大轉變,因為在墨西哥達成的結果本身并不能保證COP17在南非的成功,不過坎昆的結果幫助歐洲企業呼吁歐盟有更大的野心。巴斯表示,目前主要新興經濟體國家在用更快的速度“脫碳”,而歐盟需要開始為競爭力擔憂了。

  印度

  氣候組織印度方面顧問達斯則表示,經過17年的氣候變化談判,堅持“有區別的責任”的印度終于承認發展中國家也應遏制其排放量。這有助于幫助德班會議的成功,達斯表示,但是印度國內對于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向美國“賣國”的聲音越來越大。在一封寄給國會議員的長信中,拉梅什列出在坎昆會議上印度所獲取的成功,其中重要的談判成果分別是排除2015年為峰值年;延續京都市場機制,如清潔發展機制等等。達斯表示這對于印度企業來說,是一個明確信號,即政府在認真關注其對低碳和環保承諾,并思考清潔能源的未來。

  由此,對2011年德班談判最終結果的預測無非有兩種可能:或是達成一個折中和留有余地的過渡性協議,以填補“空白”;或是延緩談判進程?梢姡毒┒甲h定書》的未來成為當前最大疑問,各國國內的政治條件將繼續決定氣候變化談判能走多遠,以及聯合國談判可以以多快的速度來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之路艱難曲折,談判也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各國間的不斷協商和磨合。

 

 


  深入專題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多哈氣候大會閉幕 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無縫連接
澳大利亞將加入《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解振華在德班大會上怒斥西方不履行各項承諾
德班氣候大會落幕并通過決議 取得五項積極成果
中國接受討論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問題
加拿大媒體報道該國或將于12月退出《京都議定書》
張海濱:德班會議談判不能讓《京都議定書》徹底崩盤
奧地利:企業要會管理數據促進節能減排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