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網站消息,在2月4日世界癌癥日之際,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世界癌癥病例數將在未來20年增加60%。
世界衛生組織稱,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新發病例增量最大,估計占81%,而目前這些國家癌癥病人的存活率最低。因此,需要加強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癌癥防治服務。
世衛組織表示,中低收入國家不得不將有限的衛生資源集中用于防治傳染病和改善婦幼健康,而他們的醫療機構往往缺乏癌癥預防、診斷和治療能力。2019年,90%以上的高收入國家報告本國公共衛生系統提供了癌癥綜合治療服務,而只有15%的低收入國家能做到這一點。
世衛組織負責全民健康覆蓋/傳染病和非傳染性疾病事務的助理總干事任明輝博士指出:“這為我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要求我們必須解決富國與窮國之間不可接受的癌癥防治服務不平等問題。如果人們能夠獲得初級保健系統和轉診系統的服務,就可及早發現、有效治療并治愈癌癥。在任何地方,對任何人來說,癌癥都不應必死無疑!
世衛組織表示,在窮國是可以取得進展的。世衛組織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于2020年世界癌癥日發布了兩份報告,根據各國政府要求,進一步研究了改善癌癥控制工作的機會以及可以實行的政策和規劃。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說,“在未來十年里,如果根據各國情況因地制宜地應用最適宜的科學知識,在全民健康覆蓋的基礎上執行強有力的癌癥對策,并匯集各方力量,就可拯救至少700萬人的生命”。
世衛組織提出了一系列經證明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努力預防新發癌癥病例。
這些措施包括控煙(吸煙造成25%的癌癥死亡),接種乙肝疫苗預防肝癌,通過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消除宮頸癌,開展篩查和治療,實施高效、合算的癌癥管理措施,并確保癌癥患者獲得包括止痛在內的姑息治療。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主任韋德爾帕斯說:“過去50年里,癌癥防治領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進展。癌癥導致的死亡人數已有所減少。高收入國家因實行了預防、早期診斷和篩查規劃,加上提供更妥善的治療服務,2000年至2015年期間過早死亡概率降低了大約20%。但低收入國家同期過早死亡概率僅降低了5%。人人都需平等受益!
世衛組織表示,各國面臨的挑戰是,在選擇治療方法時,應權衡費用、可行性和有效性。各國政府有責任選擇適當和新穎的癌癥治療方法,同時也應認識到,可以采用現有的許多非常有效且負擔得起的治療方法,在不造成財務困難的情況下有效治療癌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