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近日召開的中共昆明市委九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就制定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關于節能減排的具體建議。
昆明市要以圍繞打造“生態昆明”的目標,全面落實環保優先方針,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突出滇池流域綜合整治,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推進低碳綠色發展。
一是加強環境保護。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效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堅持科學治水、綜合治理,以減少污染排放為核心,重點加強對滇池、陽宗海等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收集處理滇池流域工業和生活污水,完成所有工業園區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污染防治和保護工作,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抓好重點行業工業企業廢氣排放、機動車尾氣治理,控制揚塵污染。建立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監管制度,提高處理能力。強化施工、交通等噪聲管理,創造寧靜、舒適的人居環境。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繼續實施農村環境“六清六建”綜合整治。建立完善環境監測的長效管理機制,嚴格環境準入制度,加大對違法排污行為的監督查處力度。
二是推進生態建設。嚴格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實現生態化轉型。推進市域生態網絡建設,構建城市綠色生態屏障。開展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礦山地質環境修復、石漠化土地治理,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成果,推進水源涵養林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全面推進市域范圍內城鎮規劃區、交通沿線、河流流經水域、湖泊、飲用水源地、水庫的碳匯林建設,最大限度地擴大綠化空間,增加綠化總量,提高綠化質量,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滇池、陽宗海、清水海濕地修復,形成以天然濕地為主的湖濱生態區域。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探索資源使(取)用權、排污權交易等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模式。加強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和防治,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三是強化資源節約和管理。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高效利用能源,以鋼鐵、化工、建材、電力等行業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降耗,著力發展低耗能產業,鼓勵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推廣利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提高全社會節能水平。完善節水機制,綜合運用價格、財稅、金融等手段減少新鮮用水總量,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抓好農業節水,繼續強化工業節水,限制高耗水服務業發展,嚴格控制超采地下水,支持中水回用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推行節地型城、鎮、村更新改造,加強對城鎮內低效用地和零星分散土地的收儲、歸并和前期開發,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充分盤活現有存量建設用地。
四是大力發展低碳和循環經濟。推廣和應用低碳、循環技術,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和工藝,培育生物產業、文化產業、金融保險等新興低碳產業集群,構建低碳經濟體系。大力弘揚生態文化,提倡綠色消費,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為目標,加強規劃指導和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規,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推進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支持循環經濟技術研發和推廣,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體系。鼓勵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
深入專題了解:“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