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陷于新能源限電“緊箍咒”的新疆,有望在今年擺脫新能源監測紅色預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曦峰在近日舉行的自治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區棄風、棄光電量分別為64.7億千瓦時、10.1億千瓦時,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54.3%、減少93.4%。棄風率、棄光率分別為14.4%、7.7%,同比下降8.6個百分點、7.5個百分點,較“十三五”初,分別下降24個百分點、23個百分點,全區棄風棄光率逐年下降,全區新能源消納利用率大幅提升。“預計2020年我區新能源監測預警實現由紅轉橙!
新疆是國內重要的能源供應和儲備基地,風能、太陽能儲量豐富。但由于新能源裝機連續數年出現“井噴式”增長,本地電力消納市場有限,新疆成為棄風棄光重災區,光伏、風電電站在被限電的夾縫中生存。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8年風電并網運行情況》,棄風率超過8%的地區是新疆(棄風率23%、棄風電量107億千瓦時),甘肅(棄風率19%、棄風電量54億千瓦時),內蒙古(棄風率10%、棄風電量72億千瓦時)。三省(區)棄風電量合計233億千瓦時,占全國棄風電量的84%。《2019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中,新疆(含兵團)、甘肅繼續亮起紅色預警,要求暫停風電開發建設。
國家能源局在2019年2月發布的《2018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中,新疆的評價結果同樣為紅色——對于這類地區,國家能源局原則上在發布監測評價結果的當年暫不下達其年度新增建設規模(國家已明確的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建設的新能源基地除外);除已納入以往年度建設規模且已開工建設的續建光伏項目外,建議電網企業暫緩受理項目并網申請,企業謹慎投資。
趙曦峰稱,新疆嚴格按照國家新能源紅色預警政策要求,除準東配套外送77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和脫貧攻堅的15萬千瓦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外,其他新能源項目要求一律暫停。為了確保新能源消納的長效保障機制,新疆正研究制定《自治區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實施方案》,將新能源消納責任明確各電力市場主體,計劃今年初印發實施。
新疆用以化解棄風棄光的途徑還包括讓自備電廠給新能源上網“讓路”,即新能源電廠通過補償自備電廠來獲得發電權。通過啟動公用火電廠深度調峰、企業自備電廠新能源替代交易等措施,為新能源消納騰出空間。
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評估分析結果稱,截至去年三季度,新疆棄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阿勒泰、昌吉等地區,棄光主要發生在南部的喀什、克州、阿克蘇等地區。準皖直流輸電工程投運、疆內電網補強工程投產將有利于促進上述地區新能源消納。同時,新疆正在開展的阿勒泰地區多能互補聯合調度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納交易機制、發電側儲能電站建設試點等工作也將為增加就地消納創造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