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北京空氣質量7年來最好
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2020/1/4 22:38:24 用手機瀏覽

1月3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曬出了2019年大氣治理的成績單。2019年,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相比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下降了9微克/立方米,創下了2013年監測以來的最低值。而且2019年全年,北京沒有出現嚴重污染日,重污染日僅4天。

去年全年無嚴重污染日

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2019年,在區域空氣質量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PM2.5等四項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穩定達標并連續3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縱觀2019年全年,北京市優良天數為240天,占比65.8%,其中一級優天數為85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2019年重污染日4天,首要污染物均為PM2.5,全年無嚴重污染日。

北京已經連續兩年沒有出現嚴重污染日和持續3天以上的重污染過程,污染峰值明顯降低、持續時間明顯縮短、發生頻率明顯減少。

與2013年相比,2019年達標天數為240天,較2013年多了64天;重污染天數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9年的4天,減少54天。2019年連續280天未發生PM2.5重污染,遠超2013年的87天。

除了PM2.5之外,2019年北京市PM10、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10、二氧化氮首次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污染物,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20%。

南北污染差異明顯縮小

2019年的空氣質量也呈現出明顯的特征。記者了解到,從月度變化上看,2019年四項主要污染物仍呈現“秋冬高、春夏低”的特征。其中,2019年5月至9月PM2.5平均濃度基本與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相當,8月月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是PM2.5開展監測以來的歷史最低值。但秋冬季污染仍然較重,PM2.5平均濃度較其他時段高出33.3%,2019年的4天重污染全部發生在秋冬季。

而從空間分布上看,2019年PM10、PM2.5和二氧化氮仍呈現“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二氧化硫全市均處于較低濃度水平。其中,2019年密云區、懷柔區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34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南北污染差異雖然仍存在,但已經明顯縮小,由2013年的63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019年的23微克/立方米,全市PM2.5逐步均勻化。

劉保獻表示,與城市非交通環境相比,交通污染問題仍較突出。從年均值來看,2019年交通環境NO2、PM10、PM2.5分別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8.6%、8.8%、9.5%;從日變化來看,2019年交通環境NO2各時段較全市高出約17至21微克/立方米。

此外,2019年“粗、細顆粒物”改善均有所突破。細顆粒物方面,PM2.5一級優的天數顯著增多,達187天,占比首次超過50%,是2013年的2.6倍;粗顆粒物方面,截至去年11月底,北京市累計降塵量為6.0噸/平方公里·月,較上一年同期下降22.1%。

氣象條件貢獻占兩三成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邢佳介紹,通過估算,2019年北京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中,氣象條件即“天幫忙”貢獻了兩至三成,剩下的70%左右主要是本地和周邊協同減排貢獻,即“人努力”的結果。而說到底,空氣質量的改善,是北京市長期治理大氣成效的體現,也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李翔介紹,2019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一年,全市以PM2.5治理為重點,以“一微克”行動為主線,堅持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并重,持續聚焦移動源、揚塵源、生產生活源等重點污染來源,持續深化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推動區域聯防聯控。

在重型柴油車方面,管控力度持續加大,已經將20.5萬輛超標車納入“黑名單”閉環管理,并可以實時遠程在線監控2.8萬輛重型柴油車的排放情況。據統計,2019年全年,本市累計淘汰國三柴油貨車4.27萬輛;截至去年11月底,新增純電動車6.8萬輛,累計推廣新能源車達30.2萬輛。

針對揚塵污染,齊抓共管形成揚塵管控強大合力。去年1月至11月,全市降塵量均值為6.0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2.1%。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十三五”規劃的全面收官之年,北京市將繼續以PM2.5治理為重點,聚焦重型柴油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領域、重點污染物,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盡最大努力推動全市空氣質量繼續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北京超45萬人申請新能源指標 新申請者還得再等9年
發改委環資司:全國PM2.5濃度仍為世衛標準的3.9倍
2025年底北京將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北京:綠色出行碳減排量有望“兌獎
北京生活垃圾分類行動方案年底前出臺
北京現行生態環境標準已達70項
充電成本再降 北京發布措施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
明年底北京近2萬輛出租將更新為新能源車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